除了強大的機器人和智能機器產品外,上海發那科還致力于為中國用戶提供性價比高、系統性強的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去年年底,上海發那科寶山二期工廠全面竣工投產,新的機器人技術中心大樓、各類實驗室,以及系統工廠,全面提升了上海發那科的硬件實力。上海發那科可在其新工廠和實驗室中為客戶提供整條自動化線的方案設計、系統集成、安裝調試和項目驗收。劉一蓮告訴記者:“在《中國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致力于中國‘智’造,是上海發那科的使命,也是今后不懈努力的方向。”
隨著機器人智能水平的提升,機器人將會越來越大范圍地解放人類勞動,使人類可以專注于更多創造性的工作。在產業化方面,未來機器人將逐步向輕型化、模塊化、開放式方向發展,機器人硬件也將向標準化發展,實現批量化生產,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機器人軟件將逐步開放甚至開源,實現運行平臺的統一,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人員參與到機器人的應用當中,實現機器人更廣范圍的發展。”
目前,中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工業機器人作為先進制造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裝備和手段,被稱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相較于其它發達國家來說,在機器人的應用上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關于這一點,作為全球知名機器人制造商的ABB似乎更有發言權:“西方國家發展機器人技術已經持續了40年,因此,制造商們相較來說,對于機器人技術及應用都更為了解。中國工業機器人起步較晚,在機器人的安裝數量和機器人密度方面都與發達市場尚有差距。但我們相信,伴隨著本土市場對于機器人應用的教育和培訓的展開,以及應用行業不斷擴展,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更加成熟和健康。”
市場的巨大潛力與國產機器人較低的市場占有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對此,宋曉剛有著自己的思考:“一定要從機器人本體的技術性能、關鍵零部件以及集成應用三方面盡快提高我國國產機器人的產業化能力。其中集成應用是關鍵,也是國產機器人廠商的優勢所在。
為應對“工業4.0”愿景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規劃的挑戰,西門子正大力推進數字化企業發展。而若想走向數字化企業,需要走好這四步:應用數字化企業軟件套件、部署工業通迅網絡、確保在工業環境下工廠與網絡的安全和系統的完整性,以及面向特定業務的工業服務。其中,工業通訊是至關重要的基礎。
當前,制造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說,這是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引發的新一輪變革,也有人說這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這終將是一場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制造業變革,并且,這場變革必將對全球制造業的發展及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變頻是實現節能減排有效且關鍵的技術,但變頻器產品并不是萬能的。達到中國工業節能減排的目標仍需要我們從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考慮,各部門各環節通力合作,才能實現中國制造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助力我國順利完成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跨越。
堡盟集團在傳感器、編碼器、過程儀表以及視覺技術的研發和生產方面處于業界領先地位。在堡盟的成功故事中,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創新。其軟硬件工程師、設計師和工藝工程師日復一日地辛勤工作,使產品和系統變得更加完善。堡盟針對制藥行業的測量產品有溫度測量、壓力測量、電導測量以及物位測量,主要應用在配液與提煉、清洗部分。
貝加萊在過去近20年中一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其總部也更為看好在大中華地區業務的未來增長潛力,近日決定再次增資中國,以配合其本土化戰略的推動。貝加萊將持續響應中國市場對于智能制造、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除了繼續加強其原有的本地化應用開發支持、物流、培訓外,還將延伸至本地化的生產、維修中心、工程中心,使得貝加萊可以為大中華地區的客戶提供更具競爭力且更為及時的服務,這將更有效地加強貝加萊與客戶的合作深度,并使客戶獲得更為專業的服務同時實現更便利、更為經濟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