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全面深化改革,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對做好明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改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過去取得的成就靠改革,今后的發展仍然要靠改革。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推進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必須利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是實現經濟向更高水平躍升,塑造新的國家競爭優勢的必然要求。近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經濟社會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但是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仍有待突破深化,對外開放水平仍有待提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改變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狀況,任務十分緊迫。今年以來,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但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還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要解決這些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化改革開放。我們要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自主創新,讓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雙引擎,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社會動力和技術支撐。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體制機制。要抓住有利時機,從解決最突出的矛盾入手,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在創新中攻堅破難,務求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金融、財稅、價格、投資體制改革。同時,努力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把“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創新對外開放思路,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必須堅持需求導向,著力突破制約經濟技術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必須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必須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緊密結合,發揮我國比較優勢,加快形成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基礎的新競爭優勢。
明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深化改革開放備受關注。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改革開放,推進自主創新,將切實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確保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