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代替過去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重要方針,也是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深入學習貫徹這一精神,將對我們的實際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要求,必須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并不能保證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涵義相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深刻更寬泛,它可以理解為實現經濟發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僅包含經濟增長方式,還包括結構優化、環境改善、技術不斷創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資源配置趨于合理等方面的內容。
具體說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資源消耗型發展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轉變;技術引進型發展向技術創新型發展轉變;外需拉動型發展向內需主導型發展轉變;投資拉動型增長向居民消費拉動型增長轉變;傾斜型發展戰略向均衡型發展戰略轉變;效率優先的分配模式向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分配模式轉變。
這便對各級經濟工作提出了明確而實際的要求,具體任務如下:
首先,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化升級。必須進一步統一認識,下最大決心、用最大力氣,力求取得實際成效;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潛力,努力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約束性目標;要繼續把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作為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途徑;把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目標的關鍵環節;把完善市場調節機制作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基本手段;把加強依法治國作為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重要保證。
其次,堅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要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的優勢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強重點領域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力爭在特色優勢產業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綜合實力;注重突破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技術瓶頸,開發針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綜合整治技術,開發資源高效勘查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支持高效節能產品推廣、重大節能建設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示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以科技人員為主力軍、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
第三,優化產業結構。一是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推進城鎮化。二是要著力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大力發展主要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細化深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還要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繼續發展主要面向消費者的服務業,擴大短缺服務產品供給,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盡快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三是要充分利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制造業,注重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更新和設備改造,大力開發和使用經濟上合理、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態環境友好的先進技術,使技術創新成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大力量。
因此,在推進我市跨越式發展的進程中,各級經濟工作要注重追求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相協調,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