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金融時報
國家統計局3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CPI同比上漲3.6%,高于上月3.2%的漲幅,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2.39個百分點,是CPI上漲的主要“推手”。中國一季度CPI同比漲幅為3.8%,低于政府設定的全年通脹控制目標4%。
業內專家分析,關于3月份通脹反彈,除了蔬菜價格上漲外,成品油價格上調是其重要推手。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張春表示,油價對物價有直接的傳導作用,油價上升通過上游企業的原材料采購和下游的直接消費,幾乎可以傳導到經濟發展的各個部分,很可能引發連鎖效應,引起物價的全面上漲。
業內人士警示,未來影響物價上漲的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全年來看,六七月份短暫跌破3%后,通脹指數將再度上行。國際大宗商品在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不可能下跌,這將給中國造成巨大的輸入性通脹壓力。與此同時,勞動力要素價格與水、電、油等能源資源的價格調整都將成為未來通脹上漲的長期性因素。下半年CPI同比的不確定性將上升。
但也有不少專家對全年通脹走勢持樂觀態度。中國銀行(601988)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看抑制物價上漲的有利因素包括:一是經濟減速,總供求關系向著有利于物價回落的方向發展;二是去年以來國家采取的降低運輸成本、加大農業補貼、減免稅費等政策的效應將在今年繼續顯現;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PPI)顯著回落,對消費物價的傳導壓力大大減小;四是翹尾因素明顯收窄。交通銀行(601328)金融研究中心發布的研報分析,年內經濟增速繼續放緩,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較大,物價上漲的需求拉動因素減弱。此外,前期貨幣政策收緊對物價的下拉作用在今年上半年仍將發揮作用,且未來貨幣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分析,目前復雜局面增加了央行等決策部門作出決定的難度。如果物價上漲壓力比較大,央行會繼續采取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如果堅持這種貨幣政策,經濟下行的壓力和趨勢也許會加劇,這是目前政策操作的困難。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對于中國和其他的一些經濟體而言,2010年以來政策目標是逐步使通貨膨脹率降下來,也就是說實現軟著陸。但是從技術上來講,各國面臨很多復雜情況,需要把握好政策的力度,比如中國就需要平衡不同的貨幣政策工具。
在日前舉行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上,央行強調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最新動向及其影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進一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穩定和防范金融風險。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由于3月CPI漲幅超預期,短期政策逆周期操作的力度可能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短期內降低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性減小,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也將更多地體現在放松監管比例指標以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今年宏觀調控保持穩健的基調不會改變,同時貨幣政策穩中偏松,將會通過數量型工具使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新增信貸規模將有所擴大,預計全年的信貸投放量將達到8萬億元至8.5萬億元水平。二季度有可能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一至兩次,總下調幅度在0.5個至1個百分點之間;而存款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不大,通過增加信貸投放量,將促使實際貸款利率出現下降。
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總體將突出“總量適度、審慎靈活”的特點,而如何在促進經濟增長、保持物價穩定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則成為政策的關鍵。由于當前國內GDP增速放緩、通貨膨脹壓力緩解、外需疲軟、銀行資金緊張、中小企業融資艱難等諸多因素交織并存,這就需要把握好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同時增強貨幣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