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 中國能源報 》 作者:朱學蕊
感應器“嘟”的一聲,再輸入卡上的密碼,順利經(jīng)過了第一道“關卡”。眼前的這個廠區(qū),有點特別,本是長草的綠化帶卻鋪滿了石子。帶著疑惑繼續(xù)“通關”,進入廠區(qū)中央的建筑物大廳,中國實驗快堆(以下簡稱“快堆”)的模型隨即映入眼簾,鈉-鈉-水三路循環(huán),演示著快堆發(fā)電的全過程。
參觀前,記者穿戴好簡單的防護用具,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快堆工程部總經(jīng)理張東輝進入到停堆期間的快堆“內(nèi)部”,直至推開厚重的大門,進入反應堆中央大廳內(nèi),記者才感覺出了“迷宮”。
門口的一塊標識牌詳細列出了反應堆中央大廳內(nèi)的布置:反應堆本體、換料系統(tǒng)、設備和組件清洗系統(tǒng)等。隨后,當記者迫不及待跟隨工作人員行至大廳內(nèi)的第二層平臺時,整個大廳的“模樣”一覽無余:透過厚厚的堆頂固定屏蔽,密密麻麻的各型設備佇立在反應堆上部,而下面就是直徑10米,用于容納高12米、直徑8米的反應堆主容器的堆坑;圍繞著反應堆本體四周,一層層的管道與電纜交錯延展,幾乎充滿了整個廠房;主泵和風機運轉(zhuǎn)發(fā)出陣陣的轟鳴聲。“全廠的所有電纜加起來大約有1100公里,管道加起來大約90公里。”張東輝說。
為什么快堆設置了三個回路呢?張東輝介紹,作為快堆的冷卻劑,鈉的導熱性和流動性、與材料的相容性都比較好。但鈉是活潑金屬,與水反應后會生成氫氣。反應堆內(nèi)的壓力比較低,大約0.5個大氣壓,但是水的壓力是140個大氣壓,如果直接把水回路和反應堆一回路連接起來,一旦熱交換器有泄漏,高壓的水就會進入低壓的堆內(nèi),會危及堆的安全。為了保證反應堆的安全,在中間又增加一個回路,將高溫高壓的水和低壓的反應堆隔離開,即使熱交換器泄漏,也僅僅是工業(yè)事故,不會影響反應堆安全。“增加一個回路,雖然增加了造價和系統(tǒng)的復雜性,但這個代價是為保安全。”
走下平臺,回到地面,反應堆本體右前方的設備清洗系統(tǒng)引起好奇。“設備不能直接送到外面的廠房清洗嗎?”“清洗工藝是不是很復雜?”張東輝告訴記者,堆內(nèi)的設備必須經(jīng)過清洗才能被送至堆外其他廠房維修。先得讓一定比例的氮氣和水蒸氣混合物與設備上殘留的鈉慢慢發(fā)生反應,然后用去污劑和水去除反應物,這樣是為了保護設備不受腐蝕。“這套工藝從研發(fā)、設計、制造到調(diào)試,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此外,乏燃料清洗工藝也有自主產(chǎn)權(quán)。”
行至反應堆本體的后方,分布著一個個“鐵家伙”,分別為設備預熱阱、大設備專用拆裝裝置等。據(jù)了解,堆內(nèi)入口處的溫度很高,設備進入堆內(nèi)必須經(jīng)過預熱來降低溫差。“大設備專用拆裝裝置也是自主設計、加工制造的。”
圍著堆本體一周回到大廳入口處,一排外形像液化氣罐的滅火器引起記者注意,罐體上標注著“推車式膨脹石墨滅火器”的字樣。“與一般滅火器的原理不同,這個滅火器用的不是干冰而是膨脹石墨,能快速有效排除鈉火災隱患。”說著,張東輝從旁邊的箱子里抓起一把黑色的粉末,“這個工藝也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是我們和湖南大學共同研制的。”
離開反應堆中央大廳,繼續(xù)“迷宮”之行。第一站是輻射劑量測量門,順利“過關”后,記者來到快堆主控制,兩名操縱員正通過工業(yè)監(jiān)控顯示器、儀表顯示器及報警窗等嚴密監(jiān)控反應堆廠房內(nèi)的所有情況。顯示器中,方才記者看到的、沒看到的角落都一一出現(xiàn)了,而操縱員并沒有受到參觀的影響,聚精會神檢查、記錄著數(shù)據(jù)。
進來走“迷宮”,出去也一樣,同樣再經(jīng)過幾個“關口”,記者才隨工作人員走出了快堆廠區(qū)。看看身后的中國實驗快堆廠房,油然而生的是欽佩、是敬意、更是自豪。而對綠化帶鋪滿石子的疑惑大概也猜出了幾分,保障核安全或許是最好的答案。
注:鋪滿石子的廠房周圍空地被稱為生物隔離帶,是為了防止長草后產(chǎn)生的草籽等招來老鼠等野生動物。而這些野生動物在冬天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有可能進入廠房內(nèi)部啃咬電纜,危及反應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