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10月24日
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是推動山西民企轉型的重要內容
山西省抓住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適時出臺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積極有序地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現代煤化工、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山西民營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進軍新興產業,初步形成創新驅動、好中求快、奮力趕超的強勁態勢,成為推動山西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項目建設構筑產業新格局
項目是載體,是經濟轉型之本。山西民營企業圍繞“十二五”規劃,按照企業發展目標,結合區域資源秉賦、產業基礎和行業特點,規劃上馬了一批技術優勢明顯、示范效應強的新興產業重點項目。
山西通達集團以汽車產業為重點,以建設山西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為目標,計劃“十二五”末新增投資55億元,實現工業產值500億元。一期工程年產重卡5萬輛,實現年產值150億元。而山西通達即將開工建設的二期工程可將產能擴大到10萬輛以上,實現年產值300億元以上。潞寶集團與北京大學化工學院聯合研發的10億安時鋰電池項目總投資40億元,占地1100余畝,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汽車動力新興產業,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額150億元,年創利稅20多億元,將成為國內最大的新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山西聚義集團以循環經濟為主要方向,擬投資295億元,重點建設600萬噸焦煤化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并配套進行精細化工鏈條的延伸,在焦爐煤氣系列、焦油系列、苯系列等現代煤化工領域延長產業鏈條。
此外,南燁集團高科華上光電有限公司50億支外延芯片、500萬片藍寶石拉晶和500萬片藍寶石切拋磨三大重點項目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產,成為目前國內最完整的LED前端產業鏈,引領當地LED產業構筑我國首個從襯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裝、電視背光到研發的光電全產業鏈、垂直整合產業集群。山西天能集團是集科研、開發、制造于一體的大型太陽能光伏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山西省惟一的省級太陽能研究中心,其子公司山西晶都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總投資30億元的單晶硅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建設。該項目投產后,將形成集研發、生產、銷售、觀光于一體的太陽能電池用各種高技術材料和光伏發電站千畝光伏生態園區,產能達到10億瓦,產值超過100億元,利稅20多億元,并形成由單晶硅棒、切片、電池片、電池組件、太陽能光伏電站等多倍體母子產業鏈。
高端制勝引領產業新風向
當前,一批民營企業拋棄資源依賴的思維定勢,把握機遇進入信息、物流、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引領新興產業風向標。
山西以政府支持、民營資本投資形式建立保稅區在全國是首創。山西方略保稅物流中心作為23個國家監管的保稅物流中心之一,已成為國內民營保稅物流中心的國家試驗區,實現了與連云港、天津港、日照港、青島港等港口的大通關、大通檢,為山西省進出口貨物提供了與國際海運“無縫對接”的便利。如今,山西的進出口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港口碼頭、船舶公司、貨代公司提供的服務,直通海外,從而引領山西進入“港口”時代。
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是國內物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以數字城管、數字土地、數字校園、數字交通為基礎,結合感知地下的“地眼工程”,通過物聯網政府管理系統和公共服務系統平臺,在太原市政府云計算中心指揮下,形成了3.2平方公里的“數字太原”智慧城市試驗區。踩準物聯網發展節拍的羅克佳華率先在這一領域取得不俗成績,并在國內居于領先位置。大同富喬垃圾焚燒發電有限公司采用BOT(建設—經營—轉讓)的方式與政府合作,總投資4.3億元,日處理生活垃圾1000噸,可年發電2.2億千瓦時。全封閉輸入設備和獨特的通風除塵系統使廠房外無噪音,車間內無煙塵,二惡英排放優于歐盟標準。新天源醫藥化工有限公司是精細化工產品、醫藥中間體和原料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憑借核心技術,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其抗生素藥物中間體產品HO-EPCP占到全球市場60%的份額,成為我國最大的頭孢類抗生素中間體生產基地。
科技創新打造產業新引擎
在轉型投身新興產業過程中,山西民營企業注重向創新集約型增長轉變,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涌現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
南燁集團高科華上光電有限公司是國內首家躋身“技術原創型戰略基礎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擁有藍寶石封裝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LED外延片和芯片無知識產權的空白。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致力于煤焦油專業加工發展,通過抓煤焦油產業鏈條和技術鏈條的高端,不斷研發先進技術,開發出具有國際水平的高端產品,是國內惟一可以工業化生產煤系針狀焦的企業,擁有19項專有技術,打破了我國針狀焦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運城銀光鎂業作為運城市金屬鎂企業的龍頭,其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內鎂行業中惟一一家國家級技術中心,承擔國家863科技攻關項目,研發成功全球第一條連鑄連軋板材生產線。該公司產品鎂合金大直徑連續鑄棒級板干坯產品獲得第63屆世界鎂業大會優秀產品一等獎,這是中國金屬鎂制品第一次獲此殊榮。亞寶藥業集團依托科技創新,大力實施人才戰略招聘和重點培養專業高科技研發人員102名。其中,從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引進博士、博士后12名,組建專業研發團隊,同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成果轉化,提升研發價值。目前,該集團實施大品種省級改造項目3項,正在研發和已進入臨床試驗的項目產品達8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