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五中全會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把五中全會精神貫徹到科技工作各個方面。
一、認真學習領會五中全會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一五”規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斗目標、主要任務、重大舉措,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中央《建議》是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綱領性文件。
五中全會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內容豐富,要求很高。
一是對科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全會指出,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建設,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功發射嫦娥二號衛星,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為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各地方、各部門和科技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建設創新型國家取得重要進展。
二是突出強調了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關鍵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大力增強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提升知識、技術轉移和規模化生產能力,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積極構建完整的創新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在中央《建議》關于“十二五”時期發展的重大舉措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把科學技術和自主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場中要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是深刻闡釋了“十二五”時期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戰略機遇。全會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經濟、科技領域競爭更趨激烈,推動強勁、可持續、平衡發展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科技知識創新、傳播、應用的規模和速度前所未有,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社會進步相互促進和一體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全會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十二五”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個重要戰略機遇期,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緊緊跟上國際經濟科技發展大勢,依靠創新驅動,推動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
四是提出了未來五年科技發展的總體要求。全會強調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五是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科技發展的主要任務。全會強調要增強共性核心技術突破能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把科技進步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強基礎前沿研究,搶占未來科技競爭制高點。全會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鼓勵發展科技中介服務。要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支持企業創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財稅政策,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要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階段。我們不但要在科技創新上攻堅,也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有所突破,在創新中促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我國科技總體水平目前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激勵創新、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我們既要把握住科技發展的重要機遇,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實現科技創新發展的新突破。
二、緊扣主題,突出主線,切實把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到科技工作各個方面
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結合科技工作實際,加強學習,深化認識,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上來,把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不斷引向深入。
面向 “十二五”時期的科技發展,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更多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要以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科技實踐,讓科學發展的理念在自主創新實踐中得到充分體現和貫徹,使科技工作更加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要以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使自主創新成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動力。要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圍繞核心,抓住關鍵,推動自主創新,實現重點跨越,強化支撐發展,著眼引領未來,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科學發展、有利于科技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的體制機制,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面向 “十二五”時期的科技發展,我們要在攻占科技制高點上下功夫,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加強超前部署,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攀登科學技術高峰,力爭取得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始性創新成果,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要在培育經濟增長點上下功夫,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增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增長中的科技含量,積極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在圍繞民生關注點下功夫,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科學技術,把科技進步和創新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提高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緊密結合起來,使科技創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群眾。要在突破改革關鍵點上下功夫,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創新要素的有效互動和創新資源的開放共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
面向 “十二五”時期的科技發展,我們要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快實施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在關系國家未來發展和長遠競爭力的重點領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術研究項目,努力攻占未來科技競爭的制高點。要著力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形成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戰略產品。圍繞提升制造業、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集中力量組織科技攻關;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的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要著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支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引導科技和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村集聚,促進城鄉統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著力發展民生科技,加強人口健康、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讓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眾。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工程,大力推進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科技工作的統籌協調,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優化配置、綜合集成和高效利用。要著力建設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千人計劃”,統籌推進各類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努力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要著力深化科技對外開放,積極推進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全球性問題的研究,充分利用國際科技資源,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走出去”,加強科技對話與交流,加強科技對外援助,服務于國家發展的大局。要著力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落實和完善激勵創新的政策,大力普及科學技術,加強科研文化和誠信制度建設,努力營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科學求實、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切實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