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中,對于醫藥行業有著明確提振信息。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中央政府統一制定和發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藥并重的原則,結合我國用藥特點,參照國際經驗,合理確定品種和數量。”《意見》對于未來的基本醫藥制度作了明確描述。
2009年,將公布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規范基本藥物采購和配送,合理確定基本藥物的價格。從2009年起,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都必須按規定使用基本藥物。
基本藥物目錄之惑
不過,隨著基本藥物目錄一些版本的流傳,部分藥企對此的態度也變得曖昧起來,特別是生產獨家品種的廠家,由于產品進入基本藥物目錄中,采購價可能會大幅降低。
由于醫改主要目的即是解決“看病貴”,獨家品種的單獨定價權將喪失,河北一家制藥企業對CBN記者表示,最終還要看“價格降到什么程度,因此準備先選擇一兩個品種進入目錄試試看”。
而對于跨國醫藥企業來說,由于基本醫藥目錄的誕生,其所占的市場份額可能進一步縮小。根據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統計,過去9年中,跨國制藥企業在國內藥品市場所占的份額已經從44.1%下降到27.7%。
據CBN記者了解,外資企業正在努力開發專利藥,如抗腫瘤藥品等,以及向OTC市場投入重兵。三級醫院和OTC市場將是外資廠商的主打市場。而一、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等將為國內醫藥廠商留下廣闊空間。
惠及三類企業
《意見》中的相關措施,都將對整個醫藥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事實上,在今年1月21日國務院通過醫改方案后,各級政府2009~2011年預計將投入8500 億元,為醫藥行業未來3 年增長提供了“拉動基礎用藥和基礎醫療需求快速增長”的動力源。
招商證券醫療行業分析師張明芳指出,新醫改方案將在三個方面惠及目前的上市公司。
首先,品牌普藥和區域性商業龍頭公司將分別受益于基本藥物制度的定點生產和直接配送,醫藥流通可能出現板塊行情,基礎抗感染藥物、心腦血管藥物、糖尿病藥物和基礎抗腫瘤藥物等生產企業面臨重大機遇,代表公司有通化東寶、康美藥業、東阿阿膠、天士力、云南白藥、華北制藥等。
疫苗行業公司將受益于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國家擴大采購計劃內免疫疫苗,代表公司有天壇生物、華蘭生物等。
基礎醫療器械將受益于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對消毒滅菌、檢測、診斷和治療儀器設備需求的增長。代表公司有科華生物、達安基因、魚躍醫療等。
除此之外,基本醫藥目錄在推出之前,某些企業一味壓縮成本、不遵循GMP和GSP規范,爆發藥品安全事故,這些企業將不能納入“基本藥物定點生產商和配送商”,必將被醫改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