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評職稱,更方便了。近日,人社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打破戶籍、身份、檔案、所有制等制約,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職稱申報渠道,通過政府職稱評價機構、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多種途徑受理民營企業職稱申報。
保障民企人才職稱評審享有平等待遇
近年來,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非公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已達3800多萬人,占據了全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的半壁江山。加強民營企業職稱工作對推動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穩定就業意義重大。但長久以來,申報渠道不暢通、評審機構不健全、評審標準針對性不強、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長期困擾著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開展,急需改革。
2019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完善民營企業職稱評定政策,暢通科技創新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渠道,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在《通知》印發之際,人社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有關負責同志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人社部在分系列推進職稱制度改革過程中,把做好民營企業職稱工作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申報渠道不夠暢通、評審機構有待健全、評審標準針對性不強、評價方式單一等問題,保障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審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打破評用“兩張皮”,建立評審“直通車”
職稱評審事關人才培養與評價,但“用的評不上、評的用不上”等問題的存在,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對職稱評審“不感冒”,“在民營企業上班,評職稱有啥用”這樣的疑問不時出現。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技司負責同志表示,職稱評審標準具有導向性,是確保評審質量、提高職稱評審科學性的重要基礎。針對一些專業技術人才反映以往的評審標準與民營企業實際需求銜接不夠的問題,《通知》把完善評價標準作為做好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通知》提出,進一步完善以市場評價為導向的職稱評審標準,突出工作能力和業績考核,注重市場認可和對企業的實際貢獻,充分體現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特點和工作實際,貼近民營企業用人需求。進一步創新民營企業職稱評價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開展單獨評審或專項評審,建立民營企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優秀青年人才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直通車”。促進職稱評審結果與民營企業人才培養、使用相銜接,為民營企業評價、儲備更多優秀人才。
人社部兜底,告別“申報無門”
在現實生活中,民營企業職稱申報評審渠道不夠暢通,專業人才“欲濟無舟楫”為很多人詬病。該負責人表示,這也是《通知》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根據《通知》,在職稱申報方面,進一步打破戶籍、身份、檔案、所有制等限制,為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申報職稱創造便利條件。該負責同志補充道,對于中小民營企業密集的地區,鼓勵各地在創業孵化基地、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區等地專門設立職稱申報服務點,或通過人才中介服務機構、工商聯、行業協會商會、學會等社會組織受理職稱申報,提高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申報的便捷化程度。在外地工作一年以上的,可直接在派駐地申報評審。各地人社部門對民營企業職稱申報進行兜底,通過其他渠道不能申報或不方便申報的,最后由人社部門解決職稱申報問題,不得再出現“申報無門”現象。
在職稱評審方面,針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一般在勞動關系所在地自愿參加職稱評審的情況,該負責同志表示,人社部支持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技術實力較強、內部管理規范的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加大對中小民營企業職稱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業聯合組建職稱評審委員會,自主開展職稱評審工作。“也可以依托具備專業優勢、服務能力強、行業自律水平高的社會組織,組建社會化評審機構,開展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該負責同志說。
此外他還強調,全國上下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各地要創新職稱評審工作方式方法,避免開展集中性的線下評審活動,積極推進職稱評審信息化工作,推廣在線申報、在線審核、在線評審,確保職稱評審工作穩妥有序進行,為加快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