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接連落地,從《“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到《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從《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到商務部推出的《“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皆圍繞“互聯網+”提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如何更好把握“互聯網+”發展趨勢,落實發展思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
一
“互聯網+”是連接、開放、協作、共享的互聯網思維的現實運用,也是產品價值和用戶價值的融合,確立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新經濟理念,為我國產業、商業、對外經貿發展重塑了一個新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跨界融合的質變。未來,我國的“互聯網+”將主要呈現5大發展趨勢。
其一,“互聯網+”將滲透至所有傳統產業領域。其模式不僅在于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生產流程,更在于產生更多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相融合、相促進的新生產、流通和商業模式。
其二,“互聯網+”將催生O2O的全渠道融合模式。線上服務將促進線下生產、銷售、服務的實體經濟進行根本性變革。相關機構預測,2015年,我國餐飲行業O2O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在線教育O2O規模將達到1237億元。
其三,“互聯網+”的綜合服務業將興起。這些綜合服務企業通過整合產業鏈、貿易鏈、監管鏈和數據鏈,在原有信息與交易服務的基礎上向涵蓋支付、物流、信用、產品質量保險和金融等方向發展,為全流程在線交易提供全方位的集成服務。
其四,“互聯網+”的產業鏈將逐步完善。平臺電商與自建網站協同發展,各類平臺將進一步整合,逐步完善服務功能,更多的制造業企業將建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全產業鏈生產和營銷模式。
其五,電子商務將獲得長足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將進入服務集約化、產業鏈協同發展階段,電子商務企業會在商業模式和技術產品方面不斷創新,電子商務從規模到質量都會有大幅度的提高,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將逐步建立。
二
“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味著這一新的經濟形態,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并以此推動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化進程。當然,作為一個新興、快速發展的領域,“互聯網+”的發展必將面臨各種成長中的矛盾,需要精心扶持。根據大數據模型的分析結果,“互聯網+”對我國商務工作的影響包括:
一是推進改革開放和市場化進程。落實“互聯網+”計劃,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思維,以電子政務改造傳統政務,可以突破改革瓶頸,全面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各類商業模式創新,推進市場化進程,提高對外開放的投入產出比,使開放效益最大化。
二是促進構建現代商貿流通體系。“互聯網+”融入到生產、流通、消費、國內貿易、國際貿易的各個領域,由產品導向轉向消費者導向,改變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流通模式。“互聯網+”從線上到線下,將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相連,將國內生產流通與境外生產貿易連成一體化鏈條,真正實現城鄉統一大市場、國際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形成。
三是推動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互聯網+”將驅動我國從產業鏈低端的加工制造向產業鏈的中高端提升,隨著工業互聯網向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也將帶動我國中高端制造業的發展。未來10年,供應鏈的改變將重塑全球生產貿易格局,我國可以憑借“互聯網+”的產業升級模式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全面構建制造強國生產貿易新格局。
四是提高中國服務的質量和效益。“互聯網+”可以促進技術提升,在民生、醫療、教育、交通、金融等領域,使人們獲得更多直接利益。此外,通過提供海外推廣、交易支持、在線支付等全流程服務,可以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我國服務貿易出口競爭力。
三
“互聯網+”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C驅動B”商業模式,是對傳統生產貿易方式的解構與重構。落實“互聯網+”行動計劃需要循序漸進,根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特點逐步推進,尤其要注重以“互聯網+”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而非僅僅是發展互聯網平臺經濟。具體而言,商務領域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 營造市場化發展氛圍和生態環境。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支持政策、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標準等支撐體系。在注冊、審批、稅收等流程方面推動電子政務,形成“互聯網+”下的政府管理升級,規范“互聯網+”創新創業競爭秩序。
第二,促進各類“互聯網+”模式創新健康發展。鼓勵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等各類模式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建立自律性產業標準和規則,規范行業發展。鼓勵吸收和引進各類資本,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推動建立“互聯網+”創業園和孵化器,支持制造業利用互聯網平臺創業創新發展。
第三,推動“互聯網+”改造傳統制造業。以“互聯網+”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鼓勵改造傳統產業的眾籌、眾包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生產、貿易方式。鼓勵發展促進工業現代化、信息化的技術開發、咨詢設計、運維服務等信息服務業和協同創新平臺。
第四,以“互聯網+”打造現代農業升級版。加快推進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基于“互聯網+農業”的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建立國家和地區農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追溯監管體系。推廣“互聯網+”農村教育培訓的O2O模式。促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互聯網+”農業標準體系共建。
第五,構建“互聯網+”引領下的現代流通體系。全面落實“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互聯網+”促進傳統商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智慧流通,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內外貿一體化企業運行機制,推進商務大數據建設,提高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
摘自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