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科技部發布納米科技、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等9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批重點研發專項的申報指南,這標志著作為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重中之重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正式啟動實施。
國家科技計劃改革重中之重
據了解,2014年年底,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全面啟動。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表示,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核心任務就是要按照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提高科技計劃的效率,增強創新能力,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新的科技計劃體系框架和布局,著力解決制約我國科技計劃引領帶動創新發展的深層次重大問題。遵循科技發展的客觀規律,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地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據介紹,目前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已經初步形成。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31個部門組成的部際聯席會議已成為凝聚共識、協商決策的重要平臺,特邀咨評委已開始發揮重要的戰略咨詢作用,首批7家專業機構已經啟動改建并準備承接項目管理職能,“全程嵌入式”監督和評估體系正在形成,計劃管理信息系統已開始面向科技界提供服務,“一個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統”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已初步成型。
在構建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框架和布局方面,按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以及科技創新呈現出的新態勢新特征,已將原有的100多個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在科學評估基礎上整合成五大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作為五類計劃中最早啟動的改革,擔負著為其他四類計劃改革“架橋鋪路”的重任,因而備受關注。
“改革啟動一年來,各部門、各方專家通力協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終于正式啟動實施,集中體現了改革進行至今各項工作取得的實質性進展,也為改革的最終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侯建國表示。
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據侯建國介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整合了原有的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專項,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的產業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有關部門管理的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定位為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農業、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健康等領域中需要長期演進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重大國際科技合作,按照重點專項組織實施,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研發布局和協同創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
改革后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各個組織管理環節表現出更多的創新和亮點。其中,在項目形成機制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緊密圍繞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廣泛征集各部門、地方、行業協會、企業等科技創新重大需求,共同凝練形成8個方面62個任務方向。共有50多個部門、20多個行業協會及相關地方參與各個實施方案的整體規劃。
在重點專項論證布局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充分發揮特邀咨評委的咨詢評議作用,以及部際聯席會議決策機制。特邀咨評委委員、大同行專家和小同行專家相結合的咨詢評議方式,既確保重點專項任務與國家戰略保持一致,又從專業和細分的視角出發,保證重點專項技術路線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通過部際聯席會議決策,形成了59個重點專項的總體布局和優先啟動36個重點專項的相關建議。
在專項目標任務設計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則體現了全鏈條設計、一體化實施的特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各重點專項的任務目標體現出較強的整體性,上下游部署和橫向布局的任務不是簡單“拼盤”,而是相互關聯、有機銜接,具有“不可剝離性”,改變了原來按照不同研發階段分頭支持的做法,實現上下游研發活動間的快速傳導和相互促進。
此外,在指南編制和組織申報上,體現服務意識、尊重科研規律。采用“預申報書+正式申報書”的申報評審方式,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避免了不必要的申報準備工作。在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有不同技術路線、均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申報項目,可以擇優同時支持,在項目執行中按期嚴格評估,及時調整聚焦。
同時,為了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特邀咨評委委員及參與重點專項咨詢評議的專家,不能申請本人參與咨詢和論證過的重點專項項目。
下一步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重點
“此次改革不是簡單地減少項目,而是在整合過程中,建立更加高效的立項、評審、驗收過程,真正提高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我國創新的源頭供給能力。”侯建國表示,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改革工程,不是簡單的整合、縮減,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立項、評審、驗收,提高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國家創新能力。
“政府不再具體管理項目,首批7家專業機構已經啟動改建并準備承接項目管理職能。”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司長張曉原透露,這7家機構來自科技部、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計委等下屬事業單位,相對過去由政府部門管理項目而言,其專業性更強,也符合國際慣例。
“科技計劃的整合不是‘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形成全鏈條、一體化設計。”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霍步剛表示,不會因為科技計劃的優化整合而減少財政科技投入,而是加大對高校科研機構的穩定經費支持和基礎研究投入。
對于2016年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工作要點,侯建國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和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新舊計劃體系銜接和新機制磨合的關鍵之年。在后面的計劃管理改革工作中,將更加注重發揮部門作用,總結經驗、加強前瞻性研究,主動謀劃、提前布局,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把握改革節奏,更加注重全面統籌推進改革;二是要優化任務布局,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主動部署;三是既要做好立項,更要做好過程管理,提升創新績效,注重科研質量;四是要完善規章制度,更加注重管理細節;五是要加強主動服務,更加關注和響應科技界的訴求。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