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核電因其清潔性和高能量密度而受到青睞,并在全世界呈現出復興的勢頭。我國的核燃料閉式循環戰略目標正一步步靠近現實,而鈾資源稀缺以及核輻射 使得乏燃料有效利用及處置成為擺在核電發展面前的“攔路虎”?!皬U物”中能回收多少有用資源?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又如何助力核電“出海”?乏燃料后處 理顯得迫在眉睫,也成為我國核電產業可持續發展所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悄然布局甘肅核技術產業園的同時,中核集團與世界核電巨頭法國阿海琺集團乏燃料(經受過輻射、使用過的核燃料)后處理的談判經過5年拉鋸,終于開始“談錢”。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核集團新聞中心獲悉,中核集團與阿?,m受各自政府委托,就合作建設大型乏燃料后處理廠開展了多年合同談判,近兩年已取得積極成果,目前技術階段的談判已經結束。
早在5年前,中法雙方就已簽署協議,計劃在中國西北某地建設一座年處理規模達到800噸的乏燃料后處理基地。而為了盡快形成與我國核電發展規模 基本相適應的大規模商業后處理能力,中核集團在與阿?,m集團進入千億級別商務談判的同時,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0噸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示范工程亦在推 進。
記者注意到,中法乏燃料后處理大廠的選址并非僅限于此前傳聞的甘肅省金塔縣,擬建大型商用核電站乏燃料后處理廠(濱海廠址)已經在今年7月對地震安全性初步評價進行招標,并計劃在2015年9月30日前完成評估。
談判或迎新機遇
在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幾乎所有居民都能對核廢料項目說上幾句,出租車司機甚至能大概指出位于荒漠中的項目選址地。而當一位出租車司機將記者帶到曾經的千億項目廠址時,荒漠中能找到的只有剛剛啟動不久的中核甘肅核技術產業園。
一些當地人仍然記得,2010年底,高達千億元的乏燃料后處理大單攪動著這個西北小城。2010年11月,中核集團與阿?,m集團簽署協議,在中 國西北某地建設一座年處理規模達到800噸的乏燃料后處理基地。然而,這筆大單談判進展并不順利。彼時,《南方周末》報道稱,這筆涉及2000億元的核電 大單初步選址金塔縣內,但中法雙方的談判僵持在了價格上。
2011年11月,中核集團旗下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瑞能)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中核集團稱此舉標志著其乏燃料后處理步入產業化 發展。而在中核甘肅核技術產業園內的臨時板房上,記者依然看到署名為中核瑞能的舊宣傳牌,但產業園的建設方已是成立不久的中核龍瑞。
2011年后的2年間,這個中法千億核大單談判再未傳出消息。直到2014年3月,在中法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中核集團與阿?,m集團簽署關于后 處理再循環長期合作諒解備忘錄。今年6月底,在中法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下,中核集團與阿?,m集團在巴黎簽署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阿?,m集團關于后處理/ 再循環工廠項目合同商務談判工作路線圖的諒解備忘錄》。
對于談判的具體進展,中核集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復稱,目前雙方技術階段的談判已經結束。而從上述信息可以看出,雙方將開始就這座乏燃料后處理大廠的合作價格展開商務談判。
關于后處理廠的進度,據《中國能源報》2014年12月報道,中核瑞能總經理薛維明稱,中法合作建設的800噸后處理大廠項目預計2015年合同生效,2021年實現第一罐混凝土澆注,2029年后處理設施進行熱試,2030年實現投運。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對阿?,m來說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其財務凈虧損已激增至近50億歐元,超過其37億歐元的市值。為解決債務危機,阿?,m 不得不進行業務重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阿?,m集團面臨拆分重組,這給我國在優惠條件下引進乏燃料后處理和钚鈾氧化物燃料制造技術創造了機遇。
后處理廠多地選址
事實上,中法合作的乏燃料后處理廠選址并不止金塔一個地點?!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咴谥袊穗?行情601985,咨詢)(601985,咨詢)工程有限公司招標采購平臺官網發現,一則“中法合作建設核循環項目廠址地震安全性初步評價”的公告7月14日被公開發布。
上述招標公告顯示,中核瑞能作為中法合作建設核循環項目廠址地震安全性初步評價招標項目采購的招標人已具備招標條件,項目資金來源已落實。而項目概況顯示,本項目為擬建大型商用核電站乏燃料后處理廠(濱海廠址)。
據學術期刊《輻射防護通訊》2012年8月刊登的文章“核燃料后處理廠濱海與內陸廠址比較研究工作總結”顯示,2011年底,環保部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核燃料后處理廠濱海與內陸廠址比較研究報告專家會。
上述文章顯示,彼時初步候選的內陸廠址為金塔廠址,濱海廠址則為寧德和爐厝廠址。而環保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和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得出結論一致,濱海廠址優于內陸廠址。據了解,福建省寧德和爐厝兩地均為規劃中的核電站選址,但上述招標公告并未透露濱海廠址具體地點。
中核集團“兩手準備”
作為核工業的兩大敏感技術之一,核燃料后端的乏燃料處理自主技術對中國來說也必不可少。在與法國開展項目合作的同時,中核集團亦在不斷加快其自主技術的乏燃料后處理項目布局。
按照我國核電策略,商用大型后處理廠正在按照“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原則開展前期準備工作。中核集團方面還向記者表示,其也與俄羅斯和英國進行著包括后處理在內的核燃料循環后段科研、工程和培訓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中國的乏燃料后處理產業還處于前期發展階段。中核集團在乏燃料后處理上也作著兩手準備。2012年,中核集團發布了“龍騰2020”科技 創新計劃,首批入選的項目包括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200噸大型商用乏燃料后處理示范工程。而中核集團在今年7月啟動的甘肅核技術產業園及核燃料循環科 技示范項目,讓其自主知識產權的乏燃料后處理布局顯露頭角。成立于今年3月的中核龍瑞與此前成立的中核瑞能均涉及乏燃料業務,這似乎也讓中核集團“兩條腿 走路”的策略更加明顯。
核電產業鏈個股有望持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