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才立,業以才興。千秋基業,人才為先。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當代中國顯得越來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就是未來。”這一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時代發展脈搏的清醒把握,深刻闡發了加強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也要看到,雖然我國經濟規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強,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應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戰,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只有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才能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有效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而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核心是創新,關鍵是人才。況且,在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知識經濟蓬勃發展,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已經從主要依靠物力資本轉向主要依靠人力資本,創造成為重要的勞動形式,人才成為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國際上的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深入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人才優先擺到重要位置,全面開發世界最大、最豐富的人力資源,努力使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更好地用人才這個“第一資源”來推動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用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來落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要抓好人才工作,首先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破除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落后人才觀。人才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才有不同的內涵。由于學歷和人才緊密聯系,我們曾把學歷、職稱作為人才的統計標準,在當時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這種“學歷、職稱”型的單方面界定和認定標準,也導致一些用人單位一味追求高學歷、高職稱而不講適才適用。實踐表明,有學歷和職稱的不一定都是人才,有些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未必有特定的學歷和職稱。我們黨確立的“四個尊重”的重大方針,把勞動、知識、創造與人才聯系在一起,賦予了人才范疇以新的時代內涵。由于人才是社會實踐的產物,認定人才的標準只能是實踐,前提是勞動,基礎是知識,關鍵是創造。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既要講知識,承認受教育程度,又要講能力,看經歷,更要講業績,強調貢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才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各行各業、各類社會組織中的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只要能夠掌握適應發展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做出貢獻的人,就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們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提倡“以用為本”,樹立“注重實績,競爭擇優”的觀念,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識別人才、考察人才、評價人才,更好地培養和造就優秀人才。
要抓好人才工作,必須營造良好環境,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良禽擇木而棲”。人才的成長、才干的施展需要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要靠創新體制機制去構建,用好用活人才需要體制機制作保障。我們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才發揮作用的使用機制,有利于調動人才積極性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在選擇人才標準問題上,要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著力做到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讓能干事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臺,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在選擇人才方法問題上,要用當其時、各得其所,樹立“選人和用人失誤是過錯,埋沒和耽誤人才也是過錯”的觀念,糾正求全責備、論資排輩、封閉循環的惡習。要深化改革各類人才選拔使用方式,改變“一紙任用,便終身享受”的靜態管理制度,堅決克服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做法,著力做到“有為的有位、平庸的無位、無能的讓位”,以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在選擇人才范圍問題上,要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對各類人才一視同仁、廣納人才,打破人才身份、單位、部門和所有制限制,真正把各類優秀人才聚集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在培養人才問題上,要堅持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結合,樹立“人才資源開發投入是收益最大投入”的觀念,糾正“重管理、輕開發,重使用、輕培養”的現象。在吸引人才問題上,要擁有“天下人才天下用,天下人才為我所用”的胸懷,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求所為”的理念,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才,制定更加積極的國際人才引進計劃,吸引更多海外創新人才到我國工作。在落實人才工作問題上,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搞好統籌規劃,堅持分類指導,注意整合力量,積極提供服務,實行依法管理,著力解決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問題。引才的關鍵在領導,留才的關鍵在機制,用才的關鍵在舞臺。各級黨委要加強對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指導,堅持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適當的待遇留人。要加大對人才工作的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關心人才工作、支持人才工作、參與人才工作、促進人才工作。要大力營造人人作貢獻、人人都可以成為人才的社會氛圍,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努力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巨大能量充分釋放出來,開創人才輩出、人才強國新局面。
時代呼喚人才,人才推進事業。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走人才強國之路,下大力氣做好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工作,使各類優秀人才大量涌現、健康成長,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摘自《求是》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