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7月28日
近日,珠三角正式啟動全域規劃編制工作。這是我國首個區域性的全域規劃。未來,珠三角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城鎮、鄉村和非建設用地,都將有規劃覆蓋,同時包括基礎設施、產業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在內的各類規劃、各種要素也將落地到空間、地理上,將為珠三角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乃至廣東省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對“全域”的理解至少可以包括兩個層面:首先是“全空間”覆蓋,即不僅要涉及城鎮建成區,而且還包含廣大鄉村地區以及大量非建設用地,構建全域空間管控的政策體系;其次是“全要素”,要以全區域的尺度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要素,做好全領域、全要素的統籌和整合,涉及基礎設施、產業規劃、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等。
珠三角全域規劃將緊緊圍繞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定位,有效統籌全要素和空間資源,以效益和質量為導向,以民生問題為導向,以綠色、人文、智慧和宜居為導向,實現珠三角城市轉型升級和區域全面協調、優化發展。
銜接修訂深化以往規劃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一直在規劃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珠三角就先后編制了4次區域規劃,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
不過,以往的很多規劃往往關注城市而忽略農村,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各種規劃間有效銜接不足。在過去粗放式的快速發展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等空間混亂現象也客觀存在。
與此同時,廣東也已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珠三角,要發揮更強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總目標作出表率,也需要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謀求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尋找具有更多可操作、可衡量的抓手。
今年5月1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會,會議提出“要努力建設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對珠三角進行全域規劃”。
珠三角全域規劃實際上是對《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一次全面升級,而并不是另起爐灶,推倒重來。近日舉行的《珠江三角洲全域規劃》動員會進一步解釋說,全域規劃是區域規劃的多規合一,要注重繼承和銜接;是對以往珠三角做的很多相關規劃的一次調整和修訂,是對以往工作的延續和深化。
據了解,珠三角全域規劃作為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抓手,將對珠三角10個一體化規劃進行梳理整合,銜接各市現有規劃,提升規劃實施績效,為珠三角轉型升級提供更具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有效空間載體,促進珠三角真正成為區域共同體,提升區域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實現全空間全要素覆蓋
與以往的規劃相比,全域規劃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空間的全覆蓋。全域規劃要實現對珠三角地區的規劃全覆蓋,要將9個市的城鎮和鄉村都納入規劃范圍,把規劃覆蓋到珠三角的每一寸土地。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對此高度評價。他說,現在很多規劃都沒有區域的概念,僅僅只關注中心城區或一兩個城市,出現城市蔓延、忽視農村的問題。珠三角的全域規劃將對這一問題予以充分考慮。
廣東省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珠三角全域規劃必須研究好鄉村的空間形態,“我們在做村鎮規劃時,常常簡單套用城市總體規劃的模式,而沒有考慮到鄉村的管理模式,也沒有和國土規劃管理做好銜接,導致鄉村規劃管理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必須好好研究解決這個問題,要讓農村像農村,回歸到它本來的面目,它(珠三角全域規劃)就是具有鄉村康復功能的規劃”。
實際上,全域規劃不僅涉及城鎮建成區和廣大鄉村地區,還包括大量非建設用地,如水域、生態用地等。可以說,它將把整個珠三角“可為”、“不可為”,乃至應該“無為而治”的空間都納入規劃范圍,構建起全域空間管控的政策體系。
珠三角全域規劃還是“全要素”的規劃。過去的規劃往往更多關注經濟空間和產業布局,而對社會、文化、生態空間關注不夠。而珠三角全域規劃將以全區域的尺度統籌安排生產、生活和生態要素,做好全領域、全要素的統籌和整合,實現規劃“全域覆蓋”、交通“全域暢通”、社會公共服務“全域均衡”、資源“全域共享”、文化“全方位保護”等。
根據要求,珠三角全域規劃要總體考慮珠三角地區的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規劃、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更好地推動珠三角全面協調發展。也就是說,要通過編制全域規劃,將各類規劃、各種功能要素在空間上、地理上充分表達,真正實現落地的規劃。
以人為本 生態優先
珠三角全域規劃也是對新型城鎮化的呼應。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珠三角全域規劃也將格外重視“人的需要”。
據介紹,珠三角全域規劃將高度關注人與區域、人與城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互動,高度關注人口優化布局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努力規劃建設人性化的珠三角城市群。在規劃方法上,將綜合考慮人口規模、結構和空間布局,科學預測人口容量,提升城鎮體系綜合承載能力,讓群眾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擁有更好的生活。
珠三角全域規劃也將秉承生態優先的原則。當前,珠三角地區的生態環境已越來越脆弱,需要更加注重生態優先,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
據介紹,珠三角全域規劃將對珠三角的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把生態環境約束作為底線和紅線,同時結合影響區域和城市生態環境的關鍵性、基礎性要素,針對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特別是綠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和大氣、土壤和水系嚴重污染等突出問題,從區域層面提出協同治理的舉措和要求,制定嚴格的空間管制政策標準。
據了解,在珠三角全域規劃編制中同時開展珠三角城市群功能配置、珠三角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開發強度控制、珠三角城市群城鎮體系構建、珠三角智慧城市群規劃建設、珠三角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地位作用、珠三角地區歷史文化傳承、珠三角和粵港澳合作與泛珠合作等7個專題研究。
據悉,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已經逐步成熟,但協調性還是短板;珠三角各市的地理信息系統已經逐步完善,但沒有充分發揮利用好;此外,珠三角的環境規模容量和承載力已經接近極限。這些問題珠三角城市群更早碰到,因此需要更早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
根據廣東省安排,珠三角全域規劃的前期調研工作已經啟動,8月起將進入具體編制階段,力爭在12月底完成規劃送審稿并報廣東省政府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