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2009年4月15日發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了未來三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專家認為,規劃抓住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長遠來看有利于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為整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今后三年,電子信息產業要圍繞九個重點領域,完成確保骨干產業穩定增長、戰略性核心產業實現突破、通過新應用帶動新增長的三大任務。
對此,上海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朱偉民表示,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抓住了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立足于自主創新,將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作為重點,以應用為抓手,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朱偉民認為,從短期而言,規劃的出臺有利于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問題,如出口依存度過高等,緩沖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將使通信、家電、軟件等相關行業及企業的生存空間得到拓展。
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為整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規劃的出臺無疑也為各地電子信息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與初稿相比,《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正式稿思路更加明確,體系更加合理。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以應用帶動產業升級改造、以整機需求帶動器件(部件)發展的產業鏈發展思路。在產業體系上更為清晰,以“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發展相對成熟的產業作為骨干產業,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等高新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在上述思路指導下,《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進一步充實了內容。例如在“落實擴大內需措施”中,提出了加速實現“村村通”,以及支持LED(發光二極管)節能照明產品推廣,同時對一些領域的發展內容更加明確,比如初稿提及的“新型電池”,進一步明確為“新型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提高了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