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領域的一個細分應用,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并能帶動汽車電子、汽車導航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緩解交通安全事故發生、減少交通擁堵、有效降低能耗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當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車聯網發展如何?在我國交通領域急需車聯網的現實需求下,為何車聯網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更好地借鑒國外經驗,加速發展車聯網?這些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我國的汽車電子市場正呈現高速膨脹的趨勢,預計2013年將達到3750.5億元。
車聯網實現車輛與環境互聯互通
車聯網實現車輛與網絡平臺、車輛與行駛環境、網絡平臺與行駛環境之間的互聯互通。
目前,國內對于車聯網的概念眾說紛紜,參考日本、美國和歐洲等國家或地區關于車聯網的定義,結合自身理解,我們認為,車聯網是指通過建立網絡平臺,并在車輛和交通基礎設施上加裝傳感終端,利用先進傳感技術、智能技術等,實現車輛與網絡平臺、車輛與行駛環境、網絡平臺與行駛環境之間的互聯互通。
車聯網由網絡平臺、車輛、行駛環境、傳感終端和通信技術5部分組成。其中,行駛環境包括道路信息、信號燈及其他交通基礎設施、附近車輛、行人等與車輛行駛相關的外部環境。網絡平臺、車輛和行駛環境構成了車聯網的“骨架”。車輛、行駛環境的信息采集和發布依靠安裝在車輛、行駛環境中的傳感終端來實現;網絡平臺、車輛和行駛環境之間的“互聯互通”則是依靠RFID和3G、4G網絡等無線通信技術來實現。車聯網的互聯互通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車輛與網絡平臺之間互聯互通。網絡平臺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結合獲取的行駛環境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
二是車輛與行駛環境之間互聯互通。車輛通過傳感終端感知外部車輛、行人、交通信號燈等環境信息,來選擇行駛路線和發覺潛在危險;交通信號燈及其他交通基礎設施也會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況發出指示信號,引導其安全、高效通行。
三是網絡平臺與行駛環境之間互聯互通。網絡平臺對提取的車輛、行駛環境信息進行提取、加工后,不僅可以給車輛提供指令,同時也給交通信號燈等設施提供指令,用于引導車輛的通行。
車聯網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是汽車大國,發展車聯網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2020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可達到2000億元。
我國是汽車大國,車聯網市場潛力巨大,產業鏈涵蓋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芯片廠商、軟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網絡供應商等多個領域,發展車聯網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可達到2000億元。
發展車聯網可保障交通安全、緩解擁堵難題。通過發展車聯網,提升車輛的智能化程度,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可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據分析,智能化交通可使車輛安全事故率降低20%以上,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下降30%~70%;可使交通堵塞減少約60%,使短途運輸效率提高近70%,使現有道路網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
發展車聯網可促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車聯網,通過智能交通控制平均車速,車輛在智能交通體系內行駛,停車次數可以減少30%,行車時間減少13%~45%,車輛的使用效率能夠提高50%以上,由此帶來燃料消耗量和排出廢氣量的減少。據分析,汽車油耗也可由此降低15%。
發展車聯網可實現智能交通。車聯網的實現還能夠為廣大用戶提供如交通信息、導航、車輛遠程診斷、超速提醒、法律援助、天氣實況、安全行駛預警、節能駕駛預警和高速路況等現代服務,讓駕駛變得更舒適、更現代化。
車載終端實現車聯網安全功能
車聯網是降低違章行為的有效途徑,車載終端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是車聯網發揮安全作用的基礎。
6月4日,京港澳高速駐馬店段發生了56車相撞、數十人傷亡的嚴重交通事故,從事故起因分析,與大貨車違章行為密不可分。超速、超載等違章行為致使大貨車無法正常制動,從而引發連環相撞事故。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監管,提高運輸安全水平,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來實現。
車聯網作為物聯網技術應用的重要內容之一,被認為是降低超速、超載、超員、疲勞駕駛、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違章行為的有效途徑。通過車聯網可有效遏制交通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從而改善交通安全環境。車載終端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是車聯網發揮安全作用的基礎。車載終端通過安全警示功能和提升安全監管能力保證車聯網安全作用的發揮,發展車載終端能夠加速促進車聯網安全功能的實現。
車載終端的安全功能作用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預防超速。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超速報警終端,車輛一旦發生超速行為,將自動為駕駛員報警,提醒駕駛員減速,并將超速信息發送至監管平臺,接受企業負責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的處理。二是預防超載、超員。通過自動稱重、定員等傳感終端,車輛一旦發生超載、超員等違章行為,會給駕駛員發出報警,并限制車輛不能正常啟動,直至違章消除為止。三是預防疲勞駕駛。通過安裝在駕駛員前方的智能攝像頭,時刻監視駕駛員的狀態,一旦駕駛員出現超過規定駕駛時間未休息、瞌睡等疲勞駕駛狀態,終端會發出報警,提醒駕駛員注意安全。四是預防不按規定路線行駛。通過車輛衛星導航定位裝置,車輛一旦出現違反“三規一限”(規定路線、規定時間、規定停車點、分路段限制速度)的安全行車原則的行為,終端會報警,提醒駕駛員注意,并將違章行為信息發送至企業負責部門和交通管理部門,接受處理。
車載終端通過實現安全警示功能和提升安全監管能力保證車聯網安全功能的實現。車載終端對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監測,車輛一旦發生超速、超載、超員、疲勞駕駛、不按規定線路行駛等違章行為,立即發出報警,提醒駕駛員注意,或采取連鎖措施,抑制違章行為的發生,從而達到安全警示的目的;車輛依靠車載終端的通信功能或是依靠專門的通信終端,通過GPRS、3G等技術來實現與網絡平臺的互聯互通,車載終端將車輛基本情況、行駛速度、行駛路線、載客/載貨量、駕駛員情況等相關信息傳送給網絡平臺,網絡平臺對信息進行加工、計算和綜合分析,來實現企業和監管部門對車輛進行實時安全監管的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對車輛的安全監管能力。
車載終端發展前景廣闊
我國車載終端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車載導航方面,2012年我國車載GPS導航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
我國車載終端市場潛力可觀。目前,我國的車載導航、汽車電子等終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且增長勢頭強勁。駕駛員狀態識別、智能路況識別等終端也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而發展迅速。因此,我國車載終端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在車載導航方面,2012年我國車載GPS導航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并且還在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長;在汽車電子方面,目前國外新車汽車電子支出平均占整車價值的26.2%,高端車將近占40%,而我國汽車電子產品所占比重剛剛超過10%,我國的汽車電子市場正呈現高速膨脹的趨勢,預計2013年將達到3750.5億元。
“北斗”為我國車載終端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國“北斗”發展迅猛,出于對國家安全等問題的考慮,我國將出臺一系列支持“北斗”產業發展的政策,加之“北斗”終端產品的不斷完善,“北斗”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北斗多模導航終端市場規模2015年將達到400億元,2020年將達到4000億元,有望取代GPS單模,成為我國主要的導航方式。當前,“北斗”亞太組網已經完成,下一步將實現“天地對接”,而車載終端是“北斗”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北斗”的發展將為我國車載終端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發展車載終端不僅能保證車聯網安全功能的實現,促進車聯網發展,還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應提升對車載終端的重視程度,認清車載終端在車聯網安全功能發揮和帶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加強車載終端技術研發,不斷提升車載終端的可靠性、多樣性;完善營運車輛車載終端加裝制度,保證車載終端在營運車輛中的普及,促進車聯網安全功能的實現。
相關鏈接
美日歐車聯網發展迅速
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車聯網發展較快,日本的VICS、美國的IVHS以及歐洲的CVIS信息平臺為智能交通管理和綜合信息服務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這些車聯網應用系統主要呈現3大特點:一是政府推動是系統得以應用的關鍵;二是各國均制定了車聯網發展計劃;三是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網絡平臺、車輛、行駛環境之間的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