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識不統一成物聯網“攔路虎”
- 點擊數:861 發布時間:2013-06-03 01:24:47
- 分享到:
日前,工信部正式發布了《物聯網標識白皮書》,對物聯網標識的概念、解析和管理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物聯網標識體系。專家指出,如互聯網的發展和壯大以域名系統(DNS)為基礎一樣,物聯網標識與尋址技術是其真正推
關鍵詞:
日前,工信部正式發布了《物聯網標識白皮書》,對物聯網標識的概念、解析和管理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物聯網標識體系。專家指出,如互聯網的發展和壯大以域名系統(DNS)為基礎一樣,物聯網標識與尋址技術是其真正推廣發展的關鍵。但標識不統一已成為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瓶頸,亟須盡快加強標識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
標識是物聯網成網基礎
物聯網產業正在天津市蓬勃發展。從漢沽茶淀鎮安裝了傳感器的葡萄大棚,到津南區葛沽鎮配備了智能控制系統的草莓溫室,作為我國率先開展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工程的三省市之一,天津正在開展設施農業與水產養殖物聯網試驗區工作。記者注意到,在剛剛結束的津洽會的首屆物博會上,不少物流企業展示了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上的應用。而在物聯網展位前,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控制家中連電設備的“智能家居”系統更是受到市民關注。
按照天津市出臺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天津市將建成覆蓋市民食衣住行各方面的“十大公共云平臺”,物聯網產業的銷售收入預計超過2000億元。“比如射頻識別、移動傳感等技術將應用在放心奶、放心肉的全程管理上。”天津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物聯網應用過程中,需要使用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等一系列電子設備,其中RFID技術更多應用在產品及運輸過程等方向,起到非常明顯的標識作用。
在天津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魏臻看來,標識技術是物聯網成網的基礎,如果要真正實現物與物、人與物、異構網絡的互聯互通,就需要研發物聯網標識技術。
標識不統一成發展瓶頸
“我國物聯網編碼標識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編碼標識不統一,方案不兼容,采用各自系統的編碼方案。當需要實現跨系統、跨平臺、跨地域的互聯互通時,就會遇到編碼標識不統一的瓶頸。”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工程師張旭表示,在物聯網標識標準方面,雖然我國RFID標準工作已經啟動,但從已發布標準和正在制定標準項目來看,主要側重于通用技術標準,應用技術標準亟須建立。比如農業物聯網應用中,有農產品追溯編碼標識規范、農資編碼標識規范、農產品分類編碼規范等。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重點支持標識與尋址共性技術的開發,制定物聯網標識與解析標準,加強標識與尋址共性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這樣有利于繼承現有互聯網商業模式,盡快擴展廣闊的物聯網市場。”魏臻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