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在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獲悉,由該院聯合上海理工大學、武漢安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膠囊內鏡機器人”,已獲國家藥監局注冊審批,并正式投入臨床使用。
據查證,這是全球首臺可定位可遙控膠囊內鏡機器人。患者只要吞下一顆普通膠囊藥物大小的膠囊內鏡,醫生就能把隱藏在患者胃里的病灶看得清清楚楚。
該機器人的總設計師、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介紹說,人體腹中5至7米長的小腸,一向是胃鏡、腸鏡檢查所無法涉足的“盲區”。長期以來,我國小腸疾病的診斷率只有10%。
使用“膠囊機器人”檢查胃病,患者僅需吞服一粒特制的小“膠囊”,膠囊便會聽從醫生的無線磁場遙控指令,進入患者腸胃,并按照醫生的操控,在患者腸胃中上下左右翻滾、旋轉或者平移。同時,一幅幅圖片將實時傳出體外,收錄進一旁的電腦中,供醫生分析和診斷。
更具創新性的是,由于安裝了磁定位芯片系統,膠囊內鏡可以在醫生的控制下巡視消化道任意位置,實現定位功能。為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類此CT掃描儀的“檢測床”,讓病人吞服膠囊內鏡后躺上去,通過體外磁場控制,引導膠囊內鏡游走至體內病灶處懸浮。然后,檢測人員控制磁場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讓膠囊內鏡擁有仰視、俯瞰、旋轉等6個角度的“視角”,充分聚焦消化系統內有何異樣。
檢查完成后,膠囊將會順著胃腸道自然排出患者體外,整個胃鏡檢查過程只需要半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