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欣喜的是,在銀行業追求效益先行的競爭格局下,綠色金融不僅沒有成為興業銀行的財務負擔,還為興業銀行開創了新的業務領域。更重要的是,綠色金融作為一塊敲門磚,推動了興業銀行經營理念的提升。
為探索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故事,興業銀行董事長高建平分享了他的觀點。
公司治理植入綠色基因
問:我們注意到興業銀行成立21年來,公司治理理念的提升引領著銀行的穩健快速發展,請您介紹一下興業銀行公司治理理念的發展過程?
高建平:在興業銀行的發展歷程中,公司治理理念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股東利益至上、到兼顧各相關者利益、再到倡導環境、社會、經濟的統一和諧和銀行可持續發展,基本體現了一家銀行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對價值創造的認知過程。
第一階段是從1988年成立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為順應國家經濟和金融改革發展的形勢要求,興業銀行通過發起人出資設立以及吸收新投資者入股等方式不斷增強資本實力,為銀行早期發展奠定了基礎。此時,興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目標主要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讓股東分享銀行成長的收益,這段時期銀行的分紅水平很高。
第二階段是2000年至2005年。興業銀行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商業銀行作為特殊的公眾企業,日常經營既得益于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各界等的支持,經營成果又與他們的利益密切相關。因此,銀行的治理目標不應只停留在股東層面,還應兼顧客戶、員工和社會公眾等相關者的利益。
第三階段是2006年至今。在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等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一大背景下,興業銀行在實現公開上市后,進一步思考履行社會責任與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提出"寓義于利"社會責任實踐方式,探索以商業模式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并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治理理念。
問:2006年興業銀行抓住與IFC合作開展能效融資項目的契機正式介入節能減排項目貸款領域,隨后在2008年10月正式公開承諾采納“赤道原則”。在近幾年中,興業銀行把綠色金融作為核心理念之一,興業銀行怎么理解綠色治理理念的內涵?
高建平:興業銀行的綠色理念從綠色信貸中得到啟發,又不限于綠色信貸,它是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于銀行經營的方方面面。
近年來,尤其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興業銀行進一步思考利益相關者與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提出了“積極探索以多種方式推動履行銀行社會責任,構建人與自然、環境、社會和諧共處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至此,興業銀行經過多年的探索,從早期信持的股東利益至上、利益相關者最優而最終演變為現在的倡導環境、社會、經濟的統一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成熟的價值認知,從源頭上夯實了銀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現代企業是一種謀求經濟、社會、環境三大利益的組織,是優化物質、人力、環境三類資本的配置主體。這要求銀行重新樹立需求觀、資源觀、環境觀、效益觀等新的觀念、從多個側面把握綠色理念的實質,在不影響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條件下從事經營活動,促進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商業銀行作為特殊的公眾企業,既依賴于股東資本投入,也得益于客戶、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對銀行的支持。在這個意義上,商業銀行的行業特性更是要求其主動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和諧統一的追求自覺納入自身發展目標,真誠推動與各利益相關方共同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致力于經濟、環境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事業也是銀行創造百年基業、取得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