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2012年山東省機械工業逆勢增長,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兩萬億元大關,繼江蘇之后成為全國第二個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兩萬億元的省份。
統計顯示,2012年前11個月,山東省機械工業11666家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09.21億元,同比增長13.84%;利稅總額2095.11億元,同比增長14.81%;利潤總額1388.83億元,同比增長11.56%;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23200億元,同比增長15%;利稅總額將達到2300億元,同比增長14.5%;利潤將達到1500億元,同比增長11%。
漫長的積累
1949年末,山東機械工業的年總產值只有5362萬元,除了青島四方機車工廠、濟南機車工廠和幾個兵工廠之外,大多是簡陋的小作坊。但正是這樣不起眼的開端,在60多年后發展成為了共和國裝備工業的支柱。
“兩萬億來之不易。”山東省機械工業協會會長劉衛東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把機械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進行重點建設,行業由此開始步入正常發展軌道。”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農機是山東機械工業的主要產品,在農機之外,通過引進前蘇聯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先進技術,開發了中速和高速柴油機、全齒輪傳動普通車床、銑床、閉式單點壓力機等一系列國家緊缺的機電產品。之后,小四輪拖拉機、重型汽車、電站汽輪機、機引農具等產品相繼被開發出來。
上世紀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是山東農業機械發展較快的一段時期,十余年的時間里,全省先后建成了19個拖拉機制造廠、16個內燃機制造廠,拖拉機產品從12馬力到100馬力形成系列,內燃機發展到6個系列,田間耕作及農副產品加工機具基本齊全,農業機械產品的種類、產量、水平均居全國前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機械工業被提到國民經濟各部門裝備部的地位。山東省機械工業認真貫徹“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促進了各項工作的發展,整個行業的面貌也煥然一新。山東機械企業生產的產品從主要為重工業、農業、國防建設服務,轉變為同時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人民生活及擴大出口的需要服務。這種轉變促使輕工機械、紡織機械、石油機械、食品包裝機械、照相機、家用電器等得到大范圍開發,軍工企業多數也嘗試進入民用品制造領域。技術改造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受到重視,投資規模逐步擴大。“七五”時期,全省機械工業完成技改投資18.5億元,“八五”時期技改投資超過60億元,此后,投資規模持續加大,到“十一五”時,全省機械工業的技改投資總額已經達到8309.3億元,企業工藝裝備水平和開發能力明顯提升。
劉衛東說,進入新世紀以后是山東省機械工業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從2002年到2007年,全省機械工業創造了銷售收入連續六年漲幅超過30%的記錄,為山東成為機械工業大省奠定了堅實基礎。2008年,山東機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一萬億元,2012年超過兩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