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我們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和世界很多國家一樣,正在面對艱難的挑戰。如何使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盡快駛出暗礁淺灘,將考驗中國人的智慧。
智慧表現為冷靜清醒。應該看到,這場金融危機給我國發展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們當然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應對措施考慮得更周密一些,但同時又要注重從變化的形勢中捕捉和把握難得發展機遇、在逆境中發現和培育有利因素,善于從國際國內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從國際國內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扎扎實實辦好自己的事情。
智慧表現為積極主動。把“保增長”作為明年經濟工作首要任務的這一重要決斷背后,顯示了中央迎難而上、全力推進中國經濟在較快軌道上健康運行的堅定決心和果斷行動。保持中國經濟航船平穩較快運行,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至關重要。經濟增長速度太高、經濟運行繃得太緊不行,不利于科學發展。但是,經濟增長的速度太低更不行,不利于改善民生、擴大就業、增加財政收入和緩解各方面的矛盾和壓力。要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必須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
智慧表現為正確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這一決策我們已經看出,國家正在努力改變以往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希望通過切實改善民生來拉動消費,從而使經濟走上內需驅動型的良性發展軌道。
智慧表現為高瞻遠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作為主攻方向,這是從長短期結合的角度來考慮的,這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部署,也是著眼經濟社會長遠的科學發展。短期內防止經濟較快回落,而長期則著眼于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雖然我們面臨著“保增長”的繁重任務,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方向不會動搖。把短期刺激增長的政策、應急的政策和中長期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統一起來,正是中國人著眼長遠的戰略選擇。
智慧最終表現為建立于實力基礎上的自信。盡管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來自國際國內的嚴重困難和嚴峻挑戰,但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我們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是前進中的問題。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抵御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擴大內需潛力巨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形成了較好的體制環境;金融體系總體穩健,財政赤字規模較小,外匯儲備充足,國內儲蓄率較高,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有較大余地。只要我們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周密部署、扎實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解決突出問題,完全有條件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把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程度,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