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也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風力發電最快的電網。以中電聯預估的全年發電量4.94萬億千瓦時計算,今年,風電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將超過2%。
“近5年來,中國風電裝機的增長率每年都超過了100%。今年4月,國家出臺政策,對可再生能源項目接入電網系統而發生的工程投資和運行維護費用進行補貼。國家電網也明確提出積極支持風電并網。如果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發布實施,風電將迎來另一輪快速發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能源委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對記者表示。
重“風”抑“核”?
核電一直是僅次于火電和水電的中國第三大電力,核電審批剛剛解凍,高調發展風電是對發展核電的抑制嗎?
林伯強認為,高調發展風電只是在核電發展減緩下的一個選擇,并不是抑制核電,雖然日本福島核事故令中國改變了對核安全的關注度,但不會改變發展核電的戰略。目前,暫緩核電建設,也可能只是一個政策選擇的時間先后問題,今后,中國將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更有效地發展核電。
目前,風電提速,核電放緩,風電理所當然成為中國的第三大電力。“但是,就長遠的發展來看,中國第三大電力是風電還是核電,還有待進一步觀察。”林伯強說。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核電審批放緩,但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正在緊張籌備當中,有望于2014年開工建設,具體位置已確定。
中國式的風電發展悖論
由于較大規模的風電項目集中在“三北”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火電產能已經過剩,本地市場無法消納風電,導致風電產能過剩現象嚴重,并導致風電場棄風率大幅度上升。于是,中國發展風電出現了一個悖論:一方面是國家大張旗鼓地發展風電,一方面是地方“棄風”問題頻現。
風電間歇式發電的特點對電網容納能力提出很大挑戰,因此,電網接入技術也是制約中國風能發展的主要因素。僅2010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就達到1800多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400千瓦。風能發電量越大,對電網要求越高,成本也越高。顯而易見,電網接入技術跟不上風電裝機的快速發展。
林伯強認為,中國風電發展的主要問題是產業鏈問題,主要體現為自主創新不足和并網不暢,結果是設備制造能力過剩嚴重。一方面,政府應做好風電發展規劃,并建立有效的控制機制;另一方面,政府應當關注風電的研發和利用環節,而把設備制造環節留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