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日前,記者從科技部火炬中心技術市場管理處獲悉,“到2013年年底,中國創新驛站將設立100家工作站點、促成500項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走訪不低于1萬家企業、建立與國際技術轉移網絡的全面合作與對接,力爭帶動中國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突破4000億元。”
當前,中國創新驛站正在推進各地站點建設,利用各地現有的科技中介服務資源,借助信息化網絡,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培養一支專業的技術經紀人隊伍,按照標準化流程走訪企業、挖掘科技需求,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2012年8月,科技部啟動了第二批中國創新驛站試點工作。經專家論證,全國有15家單位成為第二批中國創新驛站區域站點,37家單位成為第二批中國創新驛站基層站點。其中,國家高新區占據中國創新驛站基層站點半壁江山。
整合資源深化服務
創新驛站建設是我國借鑒歐盟創新驛站經驗開展的一項新嘗試。中國創新驛站重點開展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成果的轉移轉化,立足于企業創新需求挖掘高端、標準化技術轉移服務,以實現我國技術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的有效對接,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創新需求,有效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國創新驛站分為國家、區域、基層3級站點。
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國創新驛站已經分布于全國27個區域,區域和基層站點共計83家。
從目前各站點的運行情況看,創新驛站區域站點在整合所屬區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創新技術項目、中小企業需求等各類資源的同時,還為所屬區域的技術轉移服務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創新驛站將重點加強與各地高新區的合作。
剛剛過去的2012年,上海創新驛站建設堅持上聯下擴,服務網絡不斷完善。上海創新驛站建設貼近區縣經濟科技發展需求,加強與各部門合作,深化服務企業,鼓勵區縣(園區)創新特色服務,深化服務企業創新。
2007年3月,由上海技術交易所牽頭,借鑒歐盟創新驛站經驗,以建設上海創新驛站為抓手,通過緊貼企業開展專業化服務,構建覆蓋上海市的技術轉移和技術交易網絡,作為當年我國創新驛站建設方面的先行先試,為此后中國創新驛站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據上海技術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技術交易所已與上海市制造業集中的11個遠郊區縣、14個兄弟省市共同建立了25家創新驛站分支機構。此外,上海技術交易所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及相關科研院所共建了60個技術能力點,并與3家科技評估機構、56家金融和投資機構、8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5家法律機構,以及上海圖書館情報和咨詢部門建立了專業服務合作伙伴關系。
今后,上海創新驛站還將在基層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服務架構,以區縣和相關機構為網絡節點,拓展服務支撐的渠道和手段,開展創新服務。上海創新驛站建設將更加注重把握專業性強、隱密度高、需求涉及面廣、服務持續時間長等規律,進一步集成資源,探索建立市級信息平臺,建立專家隊伍,線上線下互動做好創新驛站工作。
構建新型服務平臺
自2010年7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啟動中國創新驛站試點工作以來,各試點地區根據試點工作總體要求,積極構建區域創新驛站服務體系,扎實開展企業需求調研和技術轉移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創新驛站試點工作在規劃研究、方案制定、工作推動和試點開展等環節,均以地方政府為第一責任主體,積極發揮地方政府在工作組織、政策配置和環境營造中的作用。北京創新驛站通過創新資源組織方式,充分發揮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北京創業投資協會等資源優勢,構建技術轉移生態鏈。四川省、安徽省、深圳市等將創新驛站工作列入各自省市科技工作的重點,并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技術轉移的支持。深圳創新驛站發起成立了深港澳臺技術轉移聯盟,建成支撐聯盟成員開展業務的技術轉移一站通工作平臺,探索開展平臺的市場化建設與經營,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區域技術轉移體系。
“中國創新驛站的發展不僅培育了創新服務的骨干機構,帶動了創新服務能力提升,引領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模式不斷創新,而且進一步完善了區域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的結構和功能。”科技部火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站點間的緊密協同是中國創新驛站的一大特色。中國創新驛站蚌埠基層站點就若干農產品加工開發方面的技術需求向中國創新驛站北京區域站點發出協同請求,北京區域站點聯系合作伙伴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術研究所,促成了技術供需雙方的合作,并最終形成了新型農產品深加工業態。站點間協同開展各類科技成果和企業創新創業需求展示、對接、洽談與交易等活動,為企業提供伙伴尋找、技術轉移、技術商業化及后續服務,有效地促進了技術轉移體系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中國創新驛站通過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等各個環節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實現了創新資源配置功能,部分站點通過對資源的專業性整合初步發揮了產業組織者的功能。安徽省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由1個省級中心、9個分中心和103個創新服務站組成的上連創新源頭、下接轉化及產業化的科技創新創業服務支撐體系。
此外,中國創新驛站重視建立國際技術轉移交流與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為企業創新、產業升級開展深入服務。北京創新驛站建設了中意技術轉移中心,上海創新驛站建立了中芬環保產業國際技術轉移平臺、中俄機電產業國際技術轉移平臺等。湖北創新驛站、四川創新驛站、天津創新驛站、上海創新驛站先后與歐洲企業網絡(EEN)進行對接,為推動歐洲企業來華尋求合作伙伴、拓展商機開辟渠道。
建立技術轉移服務機制
2012年9月,國內首個面向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的技術轉移專員培訓班在深圳開班。此次開展的技術轉移專員培訓主要面向技術應用方(企業為主)、技術輸出方(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輸出型企業)、科技服務機構(中介服務及專業服務)開展,旨在通過培養服務于機構自身的專業技術轉移人才,提升機構技術轉移能力,帶動全社會的創新發展和科技服務業水平的整體提高。同時,通過專員培訓建立起技術轉移人才網絡,有力推動形成科技服務體系快速響應機制,進一步提升深圳市科技服務水平,促進技術轉移。
科技部火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培訓技術轉移專員是一項創新舉措,豐富了中國創新驛站工作的內容,對加快技術轉移、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將發揮很好的促進作用。學員回到各自工作崗位后,應時時刻刻以促進自身機構的技術進步為己任,并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技術轉移工作,宣傳技術轉移。
據了解,技術轉移專員培訓是中國創新驛站深圳站點的一項重要工作,有望通過擴大原有技術經紀人范圍,培養對企業科技需求具有全面了解的人才。在深圳,技術轉移專員主要來自單位內部,不僅可以管理自己單位的技術轉移業務,還可以通過組織定期交流,進一步搭建技術轉移人脈網。
針對技術轉移人才的培養,各地做法不一。在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頒發的技術經紀人聘書,已經實現資質互認,此舉打破了區域間技術轉移的壁壘。
另外,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近日舉行了《深圳經濟特區技術轉移條例(草案)》及其修改稿的法規解讀會,記者從此次會上獲悉科技部擬與深圳市共同打造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
據了解,《深圳經濟特區技術轉移條例(草案)》強調加大對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和吸引的力度,提出深圳市政府要完善培養和引進技術轉移人才的政策措施,為技術轉移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安居、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深圳市科技部門要指導技術轉移促進機構建立技術轉移人才培訓機制,設立培訓機構,定期培養技術轉移人才。
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深圳毗鄰我國港澳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眾多,科技部擬與深圳市共同打造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結合深圳優勢資源,堅持走市場化道路,因地制宜建立技術轉移服務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種創新要素,服務于科技創新與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