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綜合
新華社快訊:據中國政府網消息,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鄭哲敏院士、王小謨院士。
新華社快訊: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李克強、劉云山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軍工專家鄭哲敏王小謨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哲敏,中國預警機事業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設立13年來,首次將獎項授予軍工裝備專家。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習近平主持大會。
最高科技獎得主獲獎時超7成過80歲
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此前已有20位著名科技專家先后獲此殊榮。從2000年開始,我國對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科技工作者頒發國家最高科技獎。2012年度是該獎產生以來的第13個年頭,王小謨和鄭哲敏院士,成為該獎項設立以來的第21位和第22位得主。
記者整理目前的22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資料發現,其中的16名獲獎者年齡在80歲以上,占總獲獎人數的73%,大多數院士有海外求學經歷。在獲獎領域方面,醫學、化學、農業及生物學相對較多,這三類共有9位院士入選。
從獲獎時的年齡來看,22位獲獎人中,得獎時年齡超過80歲的有16人,年齡在70- 80歲之間的5人,低于70歲的僅1人。22位院士獲獎時,年齡最大的是我國著名植物學家吳征鎰和2011年獲獎的加速器物理及技術專家謝家麟,兩人獲獎時均91歲;最小的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王選,時年64歲。今年獲獎的王小謨院士現年74歲,年齡相對較輕。
最高獎授予軍工專家體現國力增強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軍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軍工科技水平代表我國科技水平的最前沿。軍工科技一旦成熟就可以迅速被利用到實際應用過程中。此次國家將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軍工裝備專家,是國力增強和國防力量不斷強大的一個體現,也表現了國家對于國防科技建設的重視。 據新華、中新
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
鄭哲敏
鄭哲敏院士1924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濟南市。194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1952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先后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鄭哲敏是國際著名力學家,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早期在水彈性力學研究中取得成就。長期從事固體力學研究,開拓和發展了我國的爆炸力學事業。擅長運用力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并在爆炸加工、巖土爆破、核爆炸效應、穿甲破甲、材料動態破壞、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導海洋工程力學、材料力學性能、環境災害力學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非線性連續介質力學實驗室,為推動我國力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國預警機事業開拓者
王小謨
王小謨院士1938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61年畢業于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現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小謨院士是著名雷達專家,中國現代預警機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多年來致力于雷達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工作。上世紀60年代,主持研制成功中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上世紀80年代,主持開展低空雷達技術攻關,研制成功中國第一部中低空兼顧雷達,并在國際雷達裝備同臺競技中為國產雷達贏得了世界聲譽。預警機是信息化戰爭的核心裝備。1990年海灣戰爭后,國家決定通過對外合作解決預警機裝備急需。王小謨擔任中方總設計師,主持系統總體設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二維有源相控陣體制的三面陣背負罩新型預警機工程方案。(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