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詞:共贏、創新、和諧。這可以看成是我們在2011年一年表現的評語。”中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金建祥說。
“共贏”指的是發揮優勢,實現公司、客戶、社會的共贏。2011年中控集團共完成合同額27.15億元,同比增長27.1%。中標中石化三個千萬噸級煉油項目,標志著中控在高端煉油領域已具備戰勝國內外廠商的綜合實力。
“創新”是創新開拓,勇闖藍海。去年,中控的ECS—700現場總線整體解決方案,成為亞洲第一個、全球第三個通過該標準認證的控制系統產品,成為海外和高端領域市場開拓的有力保障。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等新產業發展有聲有色。同時,2011年中控集團共申報專利73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專利申請量再創歷年新高。主持制定并全新發布6項國家標準。
和諧則體現在人才環境改善、人才結構優化、人才競爭力提升上。去年一年,員工待遇提高了,優秀人才呆得很踏實,近百名博士后、博士等高層次人才則慕名而來。
金建祥介紹說,2012年,中控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十個年頭。19年里,我們的產品從中低端走向高端、從民品延伸到軍品,市場從國內拓展到國外,業務從單一的流程工業自動化領域,進入到新興的太陽能熱發電、建筑節能、城市信息化、數字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領域。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同行業首位。
近20年發展歷程,中控創造了眾多“第一”:世界上第一臺無紙的記錄儀;國內第一塊現場總線圓卡;第一個推出先進控制和優化控制國產商品化軟件;第一個把現場總線技術應用于隧道的監控;在首先制定出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通訊國家標準后,上升為中國第一個成為國際標準的工業自動化標準,使國內自動化產業跨越式發展有了堅實基礎……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中控人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堅定。”金建祥說。
20萬起步打破國外壟斷
中控是國內自動化行業的領軍企業,也經歷了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成長過程。“始終不變的是,我們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道路。”中控集團副總經理施一明說。
工業自動化是確保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安全、平穩、高效運行的核心裝置,被譽為現代工業的“大腦”和“神經中樞”。但在中控“誕生前”,我國重大工程領域自動化系統曾經完全被國外壟斷,嚴重威脅國民經濟的戰略安全。
1993年組建到1996年的初創階段,也被稱為“自動化行業的冬天”。當時整個中國市場的自控產品基本被國外產品壟斷,這些產品價格高、維護難,導致一般企業根本沒有能力購買與應用,嚴重影響了傳統產業的升級進程。寄望于“產業報國”的中控,以20萬元資金在浙江大學的一間簡陋辦公室里開始創業,短短幾年銷售額由40萬元增長到近1000萬元。
此后,中控進行了一次重大的創新體系調整,在1999年成立技術中心,2003年把原技術中心拆分為技術中心和產品中心,加快了中控從1億元產值到10億元產值的突破。2007年后中控進入快速發展期,隨之更為全面的中央研究院模式被構建。
“以戰略創新為牽引、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制度創新為輔助、以技術創新為基礎、以市場創新為動力。這是我們對創新機制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我們認為創新本身也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施一明說。
“中控的自主創新始終圍繞市場需求,伴隨著企業的跨越式發展。”金建祥說,持續的創新體系建設,讓中控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系列突破性創新成果,打破了國外同類技術與產品的壟斷。通過在行業內實現公平的技術共享,推動了工業自動化民族產業技術進步。
中控成功打破了進口產品在大煉油、大化肥、大型火電和核電裝置等重大工程上的壟斷,將技術標準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與應用優勢,逐步具備了與國際跨國公司競爭的實力。EPA是最好的創新例子,這個首個成為國際標準的中國工業自動化標準,中控與浙江大學作為共同主持單位,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清華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一起,十年磨一劍,研發成果將帶動我國3000多億元的儀器儀表產業的技術進步。
戰略牽引確保創新
中控的創業者們一直在思考:創新體系的建設,哪些是動態發展的,哪些還需要完善。“企業一定要有明確的創新目標與愿景,即要有創新戰略的牽引。我們的創業道路非常艱辛和困難,但始終有一個信念和理想在支撐,也就是有了明確的創新戰略指引,才能使中控的創新保持正確的方向。”金建祥說。
中控成立之初,對手是世界500強,但深信“外國人能做的東西,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出來,中國人一點都不比外國人笨”。在這個理念的支撐下,一批浙大的青年教師開始搞自動控制系統和自動化產品的產業化,借了20萬元和浙江大學的辦公室開始搞研究。
施一明說,產學研緊密結合夯實了中控的技術創新能力。中控在創新體系建設過程中逐漸探索了一條與眾多高校及科研院所緊密進行產學研合作的自主創新發展道路。浙江大學中控自動化技術研究中心,利用浙江大學的人才優勢和企業的研發平臺進行合作,目前累計合作項目達到17個,13項合作成果通過省部級鑒定。而中控和浙江大學聯合成立的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培養博士后6名。中控還與清華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等一批著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業保持長期、穩定的科研、生產協作關系。
“發揮創新體系的最大作用,讓中控人始終保持創新激情,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是中控不斷邁上新臺階的根本。”金建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