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昨日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對民營和外資一視同仁。目前已確定24個重點方面,官方正抓緊制定重點產品和服務的指導目錄。
7月20日,國務院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15年力爭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不到4%,達到8%左右。據悉,國務院于2010年已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涵蓋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大領域。
根據《規劃》,政府將對每一項領域進行具體政策支持。張曉強表示,政府將通過引入國外的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或者是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拉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對于民企也會與過去一視同仁。
他還透露,目前發改委已經制定了《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包括清理規范現有針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的準入條件等。
此外,張曉強還回應了目前光伏企業困境。他表示,目前光伏遇到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光伏產品太依賴國外市場導致,歐美市場增長乏力,相關國家減少對光伏行業補貼后也影響到中國企業的發展。產能過剩以及目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都讓企業生存困難。
但他認為,長遠看中國能源結構中70%是煤炭,能源結構優化空間大,一旦市場擴大可為光伏產業提供穩定市場。目前政府已經上調了光伏裝機規劃,到2015年中國光伏發電的裝機容量累計要達到2100萬千瓦。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統計,目前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8家勉強開工生產,其他80%的企業已經停產。業內人士也指出,光伏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多年來一直盲目擴張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