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則美國能源情報署(EIA)稱美國將陸續關閉大量燃煤機組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此消息一出就可能對國際煤價造成新一輪沖擊,同時這對進口煤大量增加的中國來說也必將產生一定影響。據外媒報道,奧巴馬政府將繼續關閉燃煤電廠,預計2012年關閉57座,目標是徹底停止美國的煤炭業。同時,EIA還表示,175座總計發電能力270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將在2012年至2016年間停止使用。
目前,美國約有500家燃煤電廠,雖然現在煤炭仍提供全國約三分之一的電力,但4年前,它提供了近一半的電力,煤炭和電力公共事業長久以來的緊密關系正在開始疏遠。美國做為全球煤炭儲量最多的國家,關閉燃煤電廠后肯定會加大對外出口,這必將打壓國際煤價持續走低;而我國的頁巖氣開發技術目前還并不完善,起碼在未來幾年內,燃煤發電仍將是國內發電的最主要方式;所以國際煤價的走低對嚴重依賴進口的我國來說,可以有效的降低發電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煤價未來的上漲空間。
中國進口美國煤炭大幅增加
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煤炭1.4億噸,同比增加65.9%。而上半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幾乎和去年全年的進口量持平。秦皇島煤炭網煤炭財經頻道數據顯示,2012年1到6月份共進口美國煤炭469.2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02.6萬噸大幅增加55.1%,而2011年全年進口美國煤炭共計490萬噸,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95.8%。
大量的美國煤炭進口到中國主要還是價差的因素。目前美國煤礦在廉價頁巖氣的沖擊下,已經大量關閉,煤炭坑口價平均約10美元/噸,折合人民幣64元左右/噸。而截至上周,中國環渤海港動力煤價為626元/噸,中間差價很大,所以很多的進口商進口美國煤炭到中國,這也必將對我國煤炭市場產生一定沖擊。基于價格差價,有專家甚至建議中國企業應該到美國投資煤礦,以滿足國內需求、穩定煤價。
美國煤炭出口到中國數量很難大幅增加
單獨看美國上半年的進口量會覺得今年增加的非常多,但是469.2萬噸的進口量較整個進口煤炭的1.4億噸數量非常小的,當前我國進口煤炭主要還是以印尼、澳大利亞為主,而且美國煤炭本身具有的特點使其很難大量出口到中國。
首先美國在探明儲量中,煙煤占51.0%,次煙煤占38%,褐煤占9.47%,無煙煤占1.6%,適于露天開采的占32.7%。美國適于煉焦的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約占探明儲量的35%;但低揮發分煙煤儲量有限,只占探明儲量的1.1%。 煉焦煤的主要產地是阿巴拉契亞煤田,西部也有一些重要的煙煤產區,無煙煤資源有限。高硫氣煤更多的是當煉焦煤賣到中國,對以進口煉焦煤為主的山東地區或產生一定影響,而以進口動力煤為主的我國東南沿海進口美國煤量也不會太大,影響也不會很大。
受市場、運輸等因素影響近期美國煤炭價格優勢并不明顯,目前美國整體需求不錯,現在頁巖氣價格也升到3美金,優勢沒有之前明顯,煤礦還略有減產。同時,運輸成本較大。因為,美國煤礦都集中在西部,從地理分布上看,雖然在50個州中有38個發現了煤炭,但煤炭儲量集中在科羅拉多、伊利諾依、蒙大拿、賓夕法尼亞、俄亥俄、西弗吉尼亞、懷俄明和肯塔基州8個州,這8個州的煤炭儲量占全美的84%;其中蒙大拿擁有全國25.4%的探明儲量,懷俄明州列第二,占14.8%,伊昨諾依居第三,占14.3%。而美國煤炭港口都集中在東海岸,面向中國的太平洋一側缺少煤炭,現存港口運輸能力也不大,如果從美國進口煤炭還要經過毗鄰加拿大港口運輸。而煤炭繞道將增加成本。從美國中西部到東部港口的運費在40美元/噸,運到中國港口的運輸費用又在40到50美元左右,合計煤價比經過連續下跌的中國煤價優勢也不再明顯。之前說到的10美元的坑口價不是所有美國煤礦平均價,是其開采難度較低的中西部露天礦。
當然,這是各種煤質煤炭平均價,同時進口煤還受制于運輸周期,業內對國內煤價預期下跌,進口周期長,面臨風險。總體來說美國進口煤在價格上不占優勢。 之前提到的美國關閉電廠就是規劃中要關停的,其中有一些實際上在去年已經被頁巖氣沖擊的停產了,所以本輪的電廠關閉對市場產生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美國關閉大量燃煤機組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一方面,煤炭在美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占到23%左右,天然氣占27%,石油約占三分之一,美國是不想再增加石油消費比重的,核電目前沒有增加,水電也基本不發展,可再生能源只有約1.7%,這基本是美國固定的能源結構,天然氣要代替煤炭,在幾年之內大比例增加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關閉燃煤機組的成本也非常大。”
綜合以上因素考慮,美國煤炭出口到中國的量不會出現超量增加,其占整個進口煤量的比例不會有大的提升,同時進口美國煤炭的價格優勢也不在非常明顯,其對我國煤炭市場的影響并未像之前提到的是決定性的革命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