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太陽——
又是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戲。
明處,兩年時間,超日太陽能把30多億融資得來的現金,變成了應收賬款、預付款和存貨。暗處,所謂的海外非關聯方客戶中,第一大欠款方乃超日太陽能第四大股東的海外資產,而更多的欠款方,和超日太陽能海外投資公司是生意合作伙伴。
就在超日太陽能開始大舉海外投資的2011年,就有投資者質疑超日太陽能涉嫌向海外轉移資產,綜合其資產質量嚴重下降,將其發行的債券內部評定為垃圾債。
這個猜測暫時無法坐實,但是,不爭的事實是,超日太陽能上市兩年以來,先后通過IPO和發行債券募集資金30多億元現金,如今換來的卻是躺在賬上的30多億巨額應收賬款。
如今,國內只有上市公司被質押的股權,再質押融資,便是傳說中的一張羊剝幾張皮了。業內人士表示,超日太陽能在抽調這最后一張骨牌前,其股權質押價值或許可以參考股票市值,但揭掉其羊皮時,連賬面價值或成本法估值都靠不住。
真相正在靠近。
投資者質疑超日涉嫌向海外轉移資產
2010年,超日太陽能上市,當年年末數據顯示,資產負債率為31.31%,這一數字,在2011年年末,變成了56.40%。
一年時間,發生了什么?
首先,不可否認,這一年光伏行業由盛轉衰,大環境低迷。
這一年,超日太陽能啟動了IPO之后的第二輪融資計劃——發行債券,同時超日太陽能開始大舉對外投資。
2011年,超日太陽能向證監會提交了發債申請。2012年3月,10億元的債券成功發行。
2011年,超日太陽能對外投資設立了12家公司,其中3家在內地,1家在香港,8家在境外。也是這一年,超日太陽能對外投資支付的現金達4.9億元。
2011年,超日太陽能審計師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有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天健出具保留意見的事項包括:第一,公司海外電站合作方客戶的應收賬款能否收回以及何時收回存在不確定性;第二,公司組件銷售往海外電站合作方客戶的收入金額及相應的銷售毛利,未能獲取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