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將其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未來的五年內政府將投入50億元人民幣扶持相關產業。許多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智慧城市”來驅動市場。產業鏈中的各環節在政府如此大力的扶持下趨之若鶩,因而,當提及“物聯網”這個名字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政府項目、概念。
但是物聯網真的只是一個概念嗎?“物聯網”這個名稱來源于“傳感網”,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通過射頻、二維碼等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軍事及物流領域。然而,物聯網更進一步拓寬了傳感網的范疇,它指的是用各式的傳感器將線下的物理世界通過因特網連接起來,進而形成一張無處不在的網絡。隨著近年來社交網絡的盛行,物聯網的形成將允許人與物、物與物、人與人之間進行便捷、無縫的連接。
實際上,從網站上的Cookie到家用安全攝像頭,任何內容都可以稱為“傳感器”:它是真實行為與狀態的數據映射。據估計,至2020年,將有500億個設備連入互聯網,而一半以上來源于散布在全球各地的傳感器,感知地理位置、移動狀態、震動、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各個維度的“物理存在狀態”。
在能源領域,物聯網系統被廣泛用來節能。中標光電是一家LED照明產品生產企業,他們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到了其能效管理平臺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必要打開的照明燈關掉。據該公司工程人員介紹,其LED照明系統能幫助客戶每年節省70%的電費,而能效管理平臺的應用可以另外節省10%,因此,其照明系統每年可以幫助客戶節省80%的耗電量。
健康醫療是物聯網應用的另一大范疇。近年來,“社區醫療“的提倡使得物聯網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得到進一步發展。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將自己的血壓、心跳、體溫等健康信息傳送給社區醫療中心,讓醫生24小時了解患者的狀態。一些公司已在此領域有所發展,益體康是一家健康醫療終端設備提供商,據介紹,他們的產品目前已經銷往全國各個省份,但絕大多數項目仍與政府采購相關。
物聯網同時也被應用在消費電子中。去年10月,海爾與美國神念科技公司一同推出了一款腦波電視,消費者可以通過戴在頭上的腦波采集裝置,在電視上用意念玩游戲。由于其價格昂貴,且目前可玩的游戲偏少,這款腦波電視被市場廣泛接受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這樣的結合為未來的家電物聯網發展增添了新鮮血液。
今天,物聯網在國內的迅速發展讓人為之振奮;然而,行業要為市場廣為接受并形成市場驅動的良性循環仍需要解決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用戶體驗。許多當下的物聯網項目對用戶需求尚欠了解,它們往往只是完成了某些連接的功能,卻并未考慮用戶使用這些服務的原動力。
因而,許多系統建設有著美好的初衷和愿景,卻并未得到預期的用戶參與度。
第二.成本。終端設備的高成本對于物聯網產品的普及阻礙頗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終端設備與互聯網的連接造價太高。只要設備需要無線連接入網,用戶便需要配備一個專用網關,或者使用3G/GPRSSIM卡,而這兩種方式都會為終端成本造成很高的費用負擔。
第三.能耗。電池使用壽命是物聯網產品普及的另一大決定性因素。比如家中的安全監控攝像頭,若用戶需要三天更換一次電池,在連續頻繁更換若干次后,其使用熱情必定減少;而用戶的參與度一旦減少,該產品市場必將減縮。因此,低能耗技術在物聯網的發展中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四.傳感技術。物理世界的存在狀態需要傳感器來映射至互聯網,感知內容越豐富,線上能映射出來的物理世界越多維。過去的十幾年中,傳感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從最初的物流業中跟蹤物品位置的傳感器,到今天可以探知人們意念狀態的腦波傳感器,傳感技術的發展就像神經末梢一樣,將從根本上推動物聯網的感知能力。
第五.數據處理能力。隨著大量的傳感信息被囊括到無處不在的網絡中,物聯網的發展將會引發海量的數據增長,事實上,目前互聯網的數據量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因而,具備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并且從中分析、抽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對于服務提供者而言,將是決勝因素。
雖然問題諸多,但我們看到物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或許其實現仍需要三年、五年、十年,但是從現在開始,它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你或許都已經經歷了手寫文案到電腦歸檔的時代,信息技術終將幫助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那么,從現在開始準備迎接物聯網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