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年起,中國出口歐美的紡織品將不再受配額的限制。昨日,記者走訪重慶的紡織出口企業了解到,配額的取消將終結企業花錢到沿海企業買配額的歷史,節約出口成本。但受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歐美訂單下滑,產品賣不動,而且還要加強風險管理,短期內對紡企并沒有太大的積極影響,企業也不會因此盲目擴大產能。
明年起取消數量限制
據市外經委相關人士介紹,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有關規定,紡織品特限措施將于2008年底到期,中美、中歐雙邊紡織品諒解備忘錄也將同時結束。近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已發布消息稱,商務部自明年1月1日起,將不再實行輸美紡織品出口數量及許可證管理和輸歐紡織品出口許可證管理。這預示著中國紡織品輸歐美的配額自明年起全部取消。而配額就是指一個國家每年可合法輸往受限制市場的紡織品、成衣數量的頂限。
據了解,2005年紡織品一體化后,歐美等一些國家由于擔心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巨大潛力,對我國紡織品頻繁采取各種貿易措施,并不斷向其他國家蔓延,影響了一體化后中國整體紡織品貿易環境的穩定。2005年,中歐、中美經過多輪談判,相繼簽署了關于雙邊紡織品貿易的諒解備忘錄,一攬子解決了中歐、中美雙邊紡織品貿易摩擦。外經委人士提醒,紡織品出口企業要避免盲目擴張產能,著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
花錢買配額歷史結束
據重慶紡織品行業協會相關人士透露,兩年前,重慶企業獲得了輸歐十大類紡織品配額的企業僅有10余家,但有的企業獲得的配額數量只夠生產半天。據了解,輸歐紡織品配額采用兩種方式分配:一是招標,數量為總量的30%;二是根據全年出口量來分配,數量為總量的70%。當年,很多紡織企業的配額根本不夠用,需要花錢到浙江、廣州等沿海城市的企業去收購配額,因為江浙、廣東等地的紡織產業鏈長,它們獲得了大量的配額。由于開價比當地的中標價要高出5%左右,有的企業光買配額就要花上百萬元,現在這樣的情況再也不會上演。
擔心市場不好不擴產
盡管這一政策將對紡織服裝企業帶來利好,但目前的情況和前兩年有了變化。昨日,記者從華誠一棉、四方制衣等公司了解到,目前很多的紡織服裝企業的煩惱在于訂單少,產品賣不動。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后,估計明年,歐美訂單將大量下降。國外市場消費者的購買欲不強,高檔的紡織服裝產品下單更少。而且對一些實力有問題的客戶,他們也加強了風險管理,謹慎接單,防止收不回貨款的情況發生,目前,企業不會因此盲目擴張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