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在由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舉辦的“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研討會上指出,我國確立了基本藥物制度7個基本政策框架,包括由政府組織對基本藥物實行招標定點生產、集中采購、直接配送,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使用基本藥物等基本政策。
高強指出,藥物是特殊商品,具有公共產品特征,不能完全靠市場機制調控,應堅持政府為主導,運用法律、經濟、行政和信息等手段進行規范管理。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涉及基本藥物目錄制定、生產供應、采購配送、合理使用、價格管理、支付報銷、質量安全等多個環節,圍繞實現基本藥物供應安全、有效、公平、廉價的目標,確立了7個基本政策框架:
——建立規范、科學的基本藥物目錄遴選和調整機制。這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第一步。按照安全有效、價格適當、使用方便、中西醫并重等原則,合理確定我國基本藥物品種和數量,包括臨床基本用藥、疫苗、血液制品等,并建立動態管理機制,不斷優化基本藥物品種與結構。
——建立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機制。這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核心。由政府組織對基本藥物實行招標定點生產、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對生產和流通環節合理確定利潤水平,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藥、急救用藥生產;完善藥品儲備制度。
——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制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要明確使用基本藥物的比例。
——完善基本藥物價格形成機制。試行基本藥物外包裝標示價格制度,開展價格監測工作,建立合理的基本藥物價格與配送費率形成機制,調整不合理價格。
——完善基本藥物的支付報銷機制。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救助中使用的基本藥物主要由政府支付,基本醫療服務中使用的基本藥物由政府、社會和居民三方合理分擔費用,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體系藥物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應高于非基本藥物。
——加強基本藥物的安全質量監管。健全基本藥物生產企業質量監管評價體系,加強基本藥物使用和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建立藥品安全預警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
——建立基本藥物監測信息系統和績效評估制度。建設覆蓋基本藥物生產、流通、使用和支付報銷全過程的信息監測網絡管理系統。
高強說,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國家藥品政策的核心。建立基本藥物制度,不僅有利于優化醫藥資源合理配置,也有利于克服醫藥資源浪費和短缺現象。建立基本藥物制度,要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同步推進,要與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體系和公立醫院改革統一規劃、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