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挺
奧運后最先值得關注的政策包括外匯和信貸兩個方面。首先是人民幣匯率的走向。今年三月以來央行在人民幣升值政策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緊盯美元到逐漸盯準一籃子貨幣。最近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連續下跌,個中原由在于,政府希望照顧出口商,保障國內就業。但由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強勢反彈,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還在快速升值。當然,如果央行最近還是實施對美元的漸進升值政策,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升值會快得多。
從中國出口總量來看,增速減少幅度其實有限——今年1-7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3%,同去年全年25.7%的出口增速相比,不算太慢,更何況今年我國有意大幅削減有些方面的出口,如糧食,煤炭和鋼鐵等。所以我覺得問題的核心并不在于中國出口增速大幅放緩,而是有些行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紡織業,生存狀態非常惡劣。紡織業既要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要面對國內各種各樣成本上升的壓力,整個行業處于瀕臨虧損的狀態,有可能導致大量企業關閉和失業,不利于經濟的軟著落。另外,政府也變得越來越有前瞻性,意識到下半年由于全球經濟疲軟,有些主要出口地甚至陷入經濟衰退,中國下半年的出口形勢非常嚴峻。因此政府近來開始調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和出口退稅政策。匯率政策對所有出口行業一視同仁,而出口退稅政策則是有保有壓。這其中有調整的因素,并非一味注重出口與增長。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信貸政策動靜。奧運會前,信貸政策已經有些松動了——奧運之后會不會有更多的松動呢?我認為也許還有更具體、更實在的政策出臺,以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與信貸政策變化密切相關的,是對地產的調控思路——我認為,現在這個方面存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一些關鍵問題還有待深入了解:比如全國房價的實際走勢如何,房貸斷供現象有多嚴重,斷供會對銀行資產質量帶來怎樣的影響?,F在奧運仍在進行中,很多工作組的調研也正在展開。我認為中國的地產方面政策還是會比較從緊,因為美國的壞例子就在擺眼前——現在輕易放松政策,只會為將來埋下更多的隱患。適當出臺一些對房地產比較有利的政策也不是絕無可能,但未必是在信貸方面。
我認為,奧運以后,政府面臨的問題是怎么推動中國經濟改革。過去一兩年,中國經濟改革在某些方面出現了退步。比如,價格控制的死灰復燃——本來設計好的煤電聯動或者油價調整方案,后來都不再運行了。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國在市場制度方面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此導致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今年是奧運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30個年頭。奧運之后,應該引起廣泛討論的一個大主題是:中央的政策不能總是被短期因素拖著走,而應該有中長期改革的方案和目標。因此,接下來價格改革理應是一個重中之重。比如,中國國內油價和國際油價仍有20%-30%的差距,存在繼續上調的空間。具體何時上調無從得知,但政策的取向應該是讓價格回歸到由市場決定的狀態。此外,在財政政策方面,也應當繼續推進改革。比如,企業購買了機械設備后就應該予以相應的增值稅抵扣。向市場化或現代化的經濟管理邁進一步,應是后奧運時代中國經濟的一個重點。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