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職業技術學院生物化工工藝專業的鄧浩今年春節時就向相關單位寄出求職信,期待畢業后有單位聘用他。果然,7月一畢業他就在一家化工企業得到一個不錯的工作崗位。在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隊伍中,像鄧浩這樣的化工專業畢業的幸運兒不在少數。原因很簡單,化工行業正在成為人才就業市場的“福地”。
“今年我們大學化工專業的畢業生很好分配,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學生的就業都已經落實。”8月13日,蘭州大學化工學院畢業生王世棟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中華英才網等相關人才交流網站發布的人才需求指數顯示,今年以來的大部分時間,除化工行業人才需求量一直穩居10大行業第二的位置,僅次于計算機硬件/網絡設備業。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化工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比較“冷”,無法進入人才需求的前10名。
高速發展創造出人才“福地”
90%以上的就業率,這個指標對業內高校來說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化工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已經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而這正是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大增加對人才需求的結果。
盡管國際油價居高不下,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波及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放緩等因素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高成本、高通脹風險;盡管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也坦言“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但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化工行業的發展卻風頭正勁。德意志銀行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化工業規模在 2005年達到1510億美元后,到2015年將再翻一番以上,達3920億美元,年增長率將超過10%,屆時中國可能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化學品制造國。而7月17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就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說明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 10944億元,同比增長20.9%。在39個工業大類中,實現利潤最多的5個行業中就包括了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入這個名單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而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7月21日發布的上半年行業經濟運行報告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7萬億元,同比增長30.2%,發展速度再次超過了30%。
化工行業的快速發展,幾乎讓所有世界化工巨頭都將目光聚焦到中國這個新興市場。拜爾新材料毫無遮掩地承認它成功的支柱在中國;陶氏化學早將大中華地區列為僅次于美國和德國之后的第三大市場;朗盛化學近年來也致力于落實其全面加強亞洲市場的策略,特別加強向中國進行投資……據了解,目前,世界500強的化工企業絕大多數都在中國設立了公司。而按照這些跨國巨頭的本地化發展策略,無論是他們所屬的生產企業還是他們的研發機構,都主要在國內解決他們的人才需求。
行業的快速發展就意味著更多的投資進入,更多的項目上馬,更多的裝置開工,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支撐這種快速發展。也就意味著給化工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及其他化工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像北京化工大學這樣業內主要高校的畢業生能達到90%以上、甚至100%的就業率就不足為奇了。
化工企業招聘求賢若渴
“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招聘化工人才。”國內聚氨酯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南京紅寶麗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李小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他們主要招收銷售和研發項目方面的人才。
實際上,像紅寶麗公司這樣求賢若渴的化工企業現在并不在少數。打開各大人才網站,招聘化工人才的廣告比比皆是。中國化工人才網是國內較大的行業人才網站,上面僅8月份新提出的招聘相關人才的企業就達到上百家,需要招聘的崗位有千個以上,招聘人員數千人。而僅僅內蒙古呼倫貝爾東能化工有限公司就有70多個崗位要招百余人。
煤化工產業是近幾年化工行業發展最迅速、投資增長最快的產業。雖然有國家宏觀政策的限制,但據有關統計,“十一五”期間,國內僅煤制油的各路資金就高達 5000億元,而整個煤化工產業的投資將超過1萬億元,要建設的大型項目達數百個。這種發展勢頭為煤化工及相關人才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前述的中國化工人才網上,一個內蒙古大唐國際克什克騰煤制氣項目籌備處就有近20個職位要招聘30多人。而在另一個名叫化工英才網的網站上,就有30多家煤化工企業要招聘數百個煤化工方面的人才。與此同時,不少老牌的煤化工企業在為人才流失而傷腦筋。
山西是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基地,這里每年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為此,在今年的山西兩會上,有代表和委員甚至提出要在山西建設專門的煤化工院校,培養當地急需的人才。
根據人才市場需要及各相關網絡提供的信息統計,目前化工行業人才招聘大致歸為技術與銷售兩大類。從領域來看,應用化學、工程化學的人才需求最大。記者通過從中華英才網、化工人才招聘網、中國化工人才網等主要網站了解,化工外資企業對人才需求最大的前三個專業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精細化工。
從對人才的要求來看,既懂技術又懂管理,能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生產經驗,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工廠產品并使之走向市場的人才,是企業急需的極品人才。而復合型人才也是化企最需要的,比如化工貿易人才。對化工原材料的認識了解必須建立在扎扎實實的專業基礎之上,因此,化工貿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專業科班出身,并且熟知外貿規則、法律政策和單證業務,還要具備較強語言溝通能力,如果有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教育背景就更受化工企業歡迎。
“除了傳統的化工生產、工藝、設備、研發、質量檢驗等化工專業性人才外,物流、法律、環保、項目管理等‘復合型’人才的招聘比例也在大大提高,有時甚至超過了化工專業人才的招聘量。” 上海化工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另外,隨著國際油價處于高位,也催熟能源經濟,能源領域開始出現巨大的人才需求。根據中華英才網的數據統計,7月份能源包括新能源行業新增人才需求占到總人才需求的8.3%,位居第五。
化工企業用人各有標準
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化工企業對人才求賢若渴不假,但是,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用什么樣的人,企業都有自己的評價標準。
“對我們來說,有實踐經驗、動手能力強的人才是最需要的。”福建新達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何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該企業主要生產硬泡保溫材料,廣泛用于建材、糧倉等建筑物。基于企業發展的特點,他們需要更多的是執行人員,而高端人才需求他們是通過與高等院校強強聯合來解決的。
“我們企業雖然是上市公司,工資收入、“三金”、帶薪休假等一系列福利在當地算好的。但由于地處山區,一些大學生不容易接受這樣的條件。”福建三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這樣說。因此,對于這家化工企業來說,能吃遠離城區的苦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過硬的專業技能往往被各類人才看作是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砝碼,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卻把對企業的忠誠度放在第一位。忠誠度是任何企業都強調的一項素質,化工企業尤其如此。因為化工企業和科研院所都有許多研究成果和核心技術,如果招聘的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他們在掌握這些之后一旦不辭而別,對化工企業或科研機構造成的影響有的是非常巨大的。因此,相當多的化工企業在評價人才的價值時,都將忠誠度置于專業技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