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著重要的轉變,如企業的大批量生產向按市場或客戶要求柔性生產轉變,設計和控制系統各自獨立向設計和控制系統集成一體轉變,在某地生產向全球化采購、生產轉變,制造工廠對質量、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這些需求正推動著制造智能化趨勢的到來。
EtherCAT是一項高性能、低成本、應用簡易、拓撲靈活的工業以太網技術。它于2003年被引入市場,并于2007年成為國際標準。EtherCAT是一項開放的技術,允許任何人實施或應用。它采用標準的以太網數據幀和符合以太網標準IEEE 802.3的物理層,可為實現簡單的控制構架預留空間;其系統搭建和配置工作簡單易行;成本方面達到甚至低于現場總線的成本水平;從現場總線可平穩過渡到EtherCAT。這些特點顯現了EtherCAT與其他現場總線技術的區別。
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臺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自動生產線上試用成功,PLC就與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PLC已經成為工業自動化系統中最核心元件,在工業控制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從1993年創立至今,中控從只有一款產品發展到一個企業,一個集團,一個業內的典范。如今中控已成為國內領先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石化、化工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21%和38%,連續六年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為中國石化控制系統領域的第一大供應商。具備了在大型、關鍵的項目及裝置中與霍尼韋爾、西門子等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能力,打破了高端石化、化工裝置國外控制系統的壟斷地位。
當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型的大變革席卷而來,云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智能工廠的持續發展和探討讓很多曾經難以置信的未來圖景逐漸變成現實。無論是自動化廠商,還是工業用戶,都在謀求變化,積極尋找新時代的轉型出口,試圖構建新的產業格局。作為一家以技術見長,多年來持續致力于過程自動化現場儀表的企業,在大風初起的當口,Endress+Hauser(以下簡稱E+H)正在釋放強烈的智能化信號。
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諸多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逐步應用于傳統工業領域的工業控制系統之中,這些創新在為客戶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讓工業信息安全風險問題凸顯出來。尤其是在IT與OT不斷融合的今天,現代工廠運營通常會涵蓋成千上萬的設備,而且這些設備越來越多地通過工業物聯網互聯,這使得安全威脅更加難以檢測、調查和修復。
軌道交通牽引系統是電力電子和變頻調速技術的高端應用。2010年,中國軌道交通牽引系統還完全依賴國外品牌。當時,英威騰剛剛完成A股上市,但已經積累了比較成熟的變頻控制平臺技術,懷著“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的夢想,英威騰啟動了自主研發軌道交通牽引系統的艱辛歷程。
世界上第一條地鐵線路誕生于134年前的英國倫敦,中國第一條地鐵誕生于26年前的北京。相較于世界上其他擁有地鐵的超級大都市,上海直到1993年才開始發展自己的地鐵業務。但是僅僅24年,上海地鐵的總通車里程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倫敦,成為了世界第一。據悉,上海地鐵如今日均承載900多萬客流,占上海公共交通出行的53%。
中國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面對智能制造帶來的機遇,中國企業不僅需要努力研發和運用智能硬件與數字化信息系統,還需要在新時代提升“軟實力”——工業服務。自2012年起,基于巨大的自動化存量市場以及用戶需求的變化,工業服務就已成為工業領域的熱門話題。經過五年的發展,如今,服務已是產品的延續,成為產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