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放射性環保蓄能型高溫發光瓷在德化縣燒制成功,這標志著發光陶瓷將有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發光瓷器與普通瓷器的對比據了解,發光陶瓷的出現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外最早應用在日本、前蘇聯、法國等國;國內也有一些專利報道。主要以放射性發光材料與低溫釉料混合制成。這種發光陶瓷的缺點在于發光強度低、余輝時間短、化學性質不穩定,而且其中一些含有放射性物質,不利于生產和應用。此外,上述發光陶瓷大多燒成溫度在800℃以下?;谝陨显颍@類發光陶瓷至今沒有形成工業化的產品。
此次由鳳凰陶瓷研究所所長成功研燒的非放射性環保蓄能型高溫發光瓷摒棄了以上缺點,是應用技術上的一項大突破。據邱所長介紹,非放射性環保蓄能型高溫發光瓷是把高科技的發光色材料融入傳統的陶瓷釉料中,在高溫1300℃以上燒制而成,也叫夜光陶瓷、熒光陶瓷。它具有陶瓷的特點,即優良的機械強度,耐磨性、耐水性、耐候性,還有蓄光發光性能,并且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無害,無毒,對環境無污染。它可以吸收陽光或其它散射光,吸蓄光能以后發生活化,而發出強光,發光時間長達12小時以上,發光性能可重復再現,且長期維持發光性能。
專家認為,非放射性環保蓄能型高溫發光瓷將使德化瓷增加品種、提高檔次、節約能源、提高附加值,必將引領一場陶瓷產品結構調整上的革命。目前該技術已經在申請專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