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悉,由馬鋼股份公司和合肥市工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工控)共同投資設立的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于5月12日正式掛牌。至此,馬鋼成為繼武鋼重組鄂鋼之后又一個重組本省鋼鐵企業的國內鋼鐵廠。
據介紹,合肥工控以其全權收購的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合鋼)的鋼鐵主業部分與馬鋼組建新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其中馬鋼以現金形式出資3.55億元,占注冊資本的71%,合肥工控以合鋼存量資產等出資1.45億元,持股比例為29%。
據了解,合鋼的國有股權轉讓計劃已經持續多年,其間經歷了諸多坎坷。此前,上海民營企業復星集團就曾向合鋼拋來“橄欖枝”。
2003年,復星聯手唐山建龍實業公司擬重組合鋼,并簽署了框架協議,希望通過重組合鋼進一步投資霍邱鐵礦,使合鋼年產能提高到400萬噸,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擱淺。
合鋼黨委辦公室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復星之所以中途退出,是因為安徽省政府更希望通過整合省內鋼鐵資源,進而提高全省的鋼鐵產業集中度和綜合實力。由此,省內最大的鋼鐵企業馬鋼自然成為首選。據了解,2005年,馬鋼實現銷售收入逾330億元,利稅總額超過58億元,進出口額突破11億美元,產品出口到48個國家和地區。
事實上,合肥市政府早在幾年前就有意讓馬鋼接手合鋼,但由于后者的技術水平落后,歷史包袱沉重,且公司管理積弊較深,馬鋼一直顧慮重重。
“馬鋼和合鋼都是以線材等建筑鋼材產品為主,有些設備甚至是國家要求淘汰的,原材料、能源、人才和市場等資源的優化配置并不容易。”業內專家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時隔數年,馬鋼緣何改變初衷?
據一位知情人士介紹,馬鋼之所以選擇重組合鋼,很可能是以安徽省大別山地區的鐵礦石資源為交換條件,以此緩解馬鋼近年來在鐵礦石資源方面的瓶頸制約。
“毫無疑問,合肥市將成為馬鋼又一個鋼鐵生產基地,主要生產線材和棒材,銷售面向北方市場,但馬鋼的銷售重心仍在南方市場。”馬鋼宣傳部胡先生告訴記者。
由于馬鋼此番重組只是接手合鋼的鋼鐵主業部分,合鋼的醫院、學校等存續企業的處理權則交由合肥工控。接下來,對馬鋼而言,重組后如何引進先進技術,提高鋼鐵產能將是擺在其面前的重要課題。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