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智向新聚勢前行——“2024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人物”專題報道
2025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CAIAC2025)是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全國機械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產業聯盟平臺、智能制造推進合作創新聯盟、全球計算聯盟邊緣計算產業發展委員會、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協辦,控制網(www.ecwang.cn)&《自動化博覽》、OICT學院承辦的中國自動化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旨在銘記和展望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歷程,總結和表彰為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團隊與企業,全面展示不斷革新的自動化產品,透徹分析成功的行業解決方案與應用案例,產學研用并重,以“公正、公平、公開、專業”的原則全面展現過去一年里中國自動化產業的不斷進步與閃光點。
人是推動產業發展最核心的要素,自動化技術在中國一路走來更是離不開無數中國自動化人前仆后繼的努力與耕耘。希望這些活躍在中國自動化領域的先鋒人物,可以用他們的精神引領整個行業的進步,不斷推動中國自動化產業健康發展。
2024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人物
劉磊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主要業績:(1)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聚焦航天器智能感知、自主運行控制、智能自主操控等研究方向成體系開展空間智能控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支撐航天強國建設,是2023年1月首批獲得批復重組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為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從事空間智能控制領域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學術交流等工作。2024年牽頭組織開展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研究成果“地外探測無人系統自主智能精準感知與操控技術”的工程轉化應用,帶領團隊建成開放的地外探測自主智能精準感知與操控試驗驗證系統和地外探測智能無人系統實驗室,采集的科學研究數據發布“天衢-TIANQU”樣本集,形成地外探測自主感知與操控等技術的攻關與驗證能力,用于“金蟾號”月面自主智能微小機器人的開發和試驗驗證。2024年6月,集成轉化研究成果的“金蟾號”搭載嫦娥六號,自主落月并移動拍攝,成功驗證了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的月面移動探測技術,獲得了高擎五星紅旗的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面屹立的彩色工作影像,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就,獲得巨大反響。
(2)作為“空間智能操控重大試驗設施”項目總指揮,負責項目建設攻關和組織實施工作。2024年完成了精細操控全物理仿真、智能協同操控等關鍵系統攻關,打造形成了國內唯一、世界先進的微重力環境下全自由度、高動態、高精度的精準感知與操控的大型試驗驗證裝置架構,實現模擬微低重量環境下的空間目標柔順捕獲與組合體操控試驗能力的創新突破,是重點實驗室的標志性科學試驗裝置。未來可有力支撐空間操控、在軌維修等技術研究,為我國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和任務實施提供試驗和驗證能力。
(3)作為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建設主要組織者,負責實驗室的建設運行,著力搭建開發融合的高水平技術創新平臺和學術交流平臺,持續強化面向工程問題的基礎理論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牽頭組織論壇、專題研討等支持自動化學會空間及運動體控制專業委員等學術活動,依托“楊嘉墀”智能控制論壇和智能控制講壇等小型前沿高端學術研討活動交流最新科技成果和學術信息,緊緊把握人工智能技術與空間控制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積極組織開放基金等穩定支持項目研究,吸引全國優秀團隊和人才開展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前沿探索研究和技術應用轉化。實驗室連續多年獲得穩定支持績效評價優秀的成績。2024年重點實驗室在研究創新成果有力支撐了探月工程、載人航天等重大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培養了一批高水平人才。
獲獎理由:空間智能控制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在航天科技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引領力。2024年重點實驗室在研究成果轉化、支撐我國航天任務實施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劉磊是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運行的關鍵推動者和執行者,承擔了從科研項目組織論證到實驗室能力建設的多個項目,也是技術創新應用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踐行者。他求真務實、執著奮斗,為實驗室高質量的建設運行貢獻了智慧和才干。
祁峰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太赫茲成像感知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業績:長期從事太赫茲成像感知研究,帶領團隊研制出了包括太赫茲源、探測器、鏡頭、天線等在內的一批核心器件,部分器件性能可比肩國外同類進口產品,實現了國產化以及批量交付。2024年他在太赫茲探測研究中取得原創性成果,有效拓展了光譜范圍,并大幅提升了探測靈敏度及動態范圍,為大衰減、厚樣品測量提供了可能性;他基于太赫茲技術在航空航天領域功能材料檢測開展應用探索并取得了重要進展,解決了若干新型材料性能傳統手段難以檢測的難題,展現了太赫茲檢測的優勢和廣闊應用前景,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過程中的自動檢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1)技術創新:針對太赫茲領域長期存在的“THzGap”,提出了系統解決頻率覆蓋難題的頻率變換技術,利用光放大效應大幅提升了脈沖信號的探測靈敏度,該研究達國際先進水平并為國內行業優勢單位實現了樣機交付。自上世紀九十年代發明太赫茲時域光譜技術以來,其在物質成分檢測、工業無損檢測以及半導體檢測領域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正如太赫茲頻率變換技術發源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在2010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太赫茲信號非常難以產生,更不用說它的探測。”2021年祁峰研究員帶領團隊首次實現了基于BGSe晶體的頻率變換靈敏探測,相關成果為央視、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報道;經過三年的努力,現已全面實現了0.1~100THz的靈敏探測,目前對ns脈沖信號的探測靈敏度優于4Kbolometer4個數量級以上、優于HgCdTe探測器5個數量級以上,在5μm以上頻點最高可實現ns單脈沖10光子、動態范圍150dB以上的極限測量能力。目前大功率太赫茲源在世界范圍內仍屬稀缺資源,該探測技術在光源功率受限的情況下保障了系統的測量能力,可用于當前難以測量的大吸收及厚樣品,其室溫工作特性易于實際使用,并且較現有探測器響應速度更快,可為當前物質成分識別、工業檢測、半導體行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2)應用開發:針對航空航天領域無損檢測需求,從實際工況出發,自研核心器件及算法解決了功能材料的檢測難題,經實際測試實現了檢測效率、效果的雙提升,可望應用于產線的在線監測。航空航天領域材料經常工作于極端條件,在實現強大功能的同時也為檢測帶來了難題。傳統的X光、超聲、可見光、紅外等檢測手段在應對絕緣絕熱材料、尤其是近年來大量涌現的復合材料內部缺陷檢測需求時顯得力不從心。X光穿透力過強,但檢測對比度不高;超聲不適用于空氣條件檢測,且對該類材料的穿透力較弱;可見光大多用來進行表面檢測;紅外檢測在測量信噪比以及透視方面能力不夠理想。針對復雜工件細小缺陷及脫粘的實際檢測需求以及太赫茲成像領域長期存在的分辨率難題,祁峰從太赫茲波動性出發,充分利用相位特性系統的將超分辨運算從實數域拓展至復數域,結合自研太赫茲鏡頭實現了超分辨成像,目前最佳分辨率小于0.3個波長,距離分辨率超越合成孔徑雷達頻域計算的10倍以上,不但超越了衍射成像的物理極限,也超越了基于傅里葉變換運算體系的經驗極限;采用光學測量導引的方式解決了復雜面型測量的探頭姿態控制問題,實現了高信噪比的穩定測量;從波動物理圖像出發,自研算法系統地解決了薄膜以及介質測量中的干涉及色散問題,大幅提升了測量精度。最終在空氣環境實現了無損、非接觸、透視、精細成像,對若干功能材料實現了“測傳統手段所不能測”,可望應用于實際產線的在線測試,解決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的檢測難題。
獲獎理由:敢于面對科研領域的難題,從核心器件研制踏實做起、深耕細作,以十年之努力系統解決了該頻段的頻率覆蓋問題,并開發了可對標國外同類產品的元器件,在頻率變換探測技術方面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主動走進產線,面向實際工業制造場景,思索如何解決具體問題,將太赫茲技術推向實際應用。目前祁峰采用太赫茲技術在若干重要功能材料檢測場景取得了明顯優于傳統X光、超聲等技術手段的檢測效果,并以滿足實際生產需求為目標反復改進,有效地推進了太赫茲技術的工業應用。祁峰大幅拓展了可用光譜范圍,對檢測意義重大,可望衍生出新的裝備,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
韓晨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機器人中國區總裁
主要業績:2024年在韓晨的領導下,ABB機器人中國區業務蓬勃發展。他帶領團隊升級戰略布局、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并不斷推動新技術融合創新以擴大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為各行各業的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在整個工業發展放緩的情況下,ABB機器人2024年業績實現了新的突破。
(1)戰略升級:首先,隨著人工智能的關鍵作用越來越凸顯,韓晨帶領團隊不斷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創新,以AI賦能的機器人和離散自動化解決方案降低了各種規模企業應用自動化的門檻,同時也滿足了用戶在勞動力短缺和不確定環境下對更高柔性與智能化的需求;其次,他推動實施了“領御華章”戰略,進一步加強本地市場拓展和生態合作,助力企業踐行高效、敏捷與靈活的模式,實現精簡運營和綠色發展的目標;此外,他還成功推動了全新渠道合作伙伴計劃的成功落地。
(2)技術創新:在他的支持和推動下,2024年ABB發布了新一代機器人控制平臺OmniCore?、大型機器人IRB7710和IRB7720、GoFa?UltraAccuracy等多款產品,加速了機器人技術的演進,并在汽車、3C、教育、醫療、零售、新能源等領域加深了客戶合作。新一代機器人控制平臺OmniCore是一個更快、更精確、更可持續的智能自動化平臺,該架構將實現人工智能、傳感器、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系統的全面集成,創建最先進和自主的機器人應用。與之前的ABB控制器相比,OmniCore使機器人的運行速度提升了25%,能耗降低了20%。ABB機器人推出的全新IRB7710和IRB7720,擴充了大型機器人系列產品。這兩款全新機器人再加上之前推出的IRB5710-IRB5720和IRB6710-IRB6740系列,總計有46種不同型號,有效負載范圍從70千克到620千克,帶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以及更多機器人選型,更為卓越的設備性能也將全面助力客戶的生產運營。ABB于2024年工博會期間發布的UltraAccuracy是GoFa協作機器人系列一項新的行業領先功能,可實現目前協作機器人中最高級別的精度(0.03mm的路徑精度),與市場上的其他協作機器人相比,路徑精度提高了10倍以上,UltraAccuracy的推出為協作機器人在電子、汽車、航空航天和金屬加工等領域的應用開辟了更多可能性。此外配置有UltraAccuracy(超高精度功能選項)的GoFa可以在最短的安裝和部署時間內引入到生產中,降低了很多行業客戶的自動化應用門檻。
獲獎理由:韓晨帶領全體員工在工業發展放緩的大環境下實現了業績突破。他積極推動戰略升級,支持新技術應用和新商業模式的探索:一方面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融合,以AI賦能機器人和離散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持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幫助各種規模的企業降低自動化應用的門檻,以應對在當下勞動力短缺以及不確定性加劇大趨勢下的挑戰;另一方面他堅定扎根中國市場,通過實施“領御華章”戰略和全新的渠道合作伙伴計劃,進一步加強本地市場拓展和生態合作。他深信ABB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并充分利用ABB在中國形成的從研發、生產、銷售、系統集成到售后服務的全價值鏈優勢,引領著ABB機器人中國區業務的蓬勃發展,與行業合作伙伴攜手共同推動社會的智能化和自動化進程。
高山 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業績:高山作為和利時集團離散自動化業務板塊的負責人,帶領團隊精準錨定FA(工廠自動化)業務的發展方向,制定并高效推進戰略落地。主導并參與公司PLC、伺服系統、軟件等核心產品的研發迭代與市場布局,多次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工信部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國家級科研任務,為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秉持“智能化成就卓越”的企業使命,高山帶領團隊深耕FA業務領域,構建了涵蓋全系列FA產品的完整生態體系,打造出高度集成、智能協同的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持續創新與技術賦能,助力客戶實現生產效率與智能化水平的雙重躍升,為行業樹立了智能制造的新標桿。主要業績有:
·打破技術封鎖,FA產品研發突破:引領團隊持續深耕研發,成功推出和利時新一代LX系列高性能PLC產品,LXS系列國內首款通過萊茵TüV認證的機械功能安全型PLC,及DX50系列高性能伺服產品。這些產品以卓越性能比肩國際知名品牌,廣泛應用于半導體、新能源、物流、汽車等高端裝備行業。LXS系列這一突破性成果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該技術領域的長期壟斷,為離散領域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的安全發展填補了關鍵空白,推動了行業技術標準的提升。
·助力半導體電控系統國產化:帶領團隊在半導體前道工藝電控系統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成功實現和利時LX/LXS及DX50系列產品在半導體頭部裝備商多種設備上的首套上機應用。這一成果有效解決了當前國際形勢下高科技企業面臨的“卡脖子”難題,為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技術自主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助力港口電控系統國產化:積極響應國家交通強國戰略,成功實現和利時LK/LKC系列產品在港口岸橋、場橋等核心電控系統的應用,成功交付多個具有創新意義的試點項目,包括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的自動化碼頭項目等。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打破了大型集裝箱碼頭設備電控系統長期依賴國外產品的局面,和利時成為國內首個成功實現港口集裝箱碼頭電控系統國產化的PLC品牌。
·黑燈工廠,智造標桿:率領團隊完成國內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和利時集團黑燈工廠項目。依托和利時自主推出的XMagital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架構,通過控制與管理的原生一體化融合,實現了生產產線的全面自動化、智能化升級,打造出智能化無人產線,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該項目為FA領域工廠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樹立了卓越標桿,引領行業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邁進。
·業績突破與領域拓展:帶領和利時FA業務團隊連續三年復合增長率超70%,成功推動和利時產品在FA(工廠自動化)領域實現跨越式增長。
獲獎理由:近年來,高山以卓越的戰略眼光與領導才能,帶領團隊深耕FA業務領域,持續推動FA系列產品迭代升級,成功推出自主可控的工業自動化全集成軟件平臺iAT5.0版本,構建起一體化解決方案體系,為國產PLC在高端裝備行業的應用開辟了新路徑,有效解決了重點行業領域的“卡脖子”難題,在戰略新興產業高端制造裝備控制系統國產化替代進程中發揮了領軍示范作用。
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高山始終堅守“智能化成就卓越”的企業使命,積極推行多項管理創新舉措,并深入踐行于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他以全局視野整合上下游資源,前瞻性地提出和利時生態建設理念,致力于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同時,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視團隊能力建設,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林偉 北京亞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業績:林偉長期從事國產組態軟件及信息化軟件的研究、開發工作,對工控軟件領域有深入領會和獨到見解,多次陪同國內工業軟件專家赴國外考察,對國際制造業發展水平及工業控制軟件生態有著很深入的了解和認知,是國內公認的工業組態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專家。
在林偉從事自動化軟件行業二十余年中,其主導下的國產系列組態軟件“King”字頭組態軟件銳意創新,從單機版本到分布式網絡結構,從傳統的人機界面產品發展到企業工廠自動化的數據中心,再到如今可提供兩化融合完整解決方案的全套產品線,無論是工業采集、生產監控還是企業生產管理領域,具備了明顯的技術優勢,相較于國內外頂級的同類產品毫不遜色,并擁有易用性高和功能豐富、穩定可靠、性能卓越等多項優勢,令中國國產組態軟件建設趕超至國際領先水平,使國產工業軟件在多個國家大型工業建設項目中打破了國外軟件的行業壟斷,為國家工業建設強國工作做出了一定貢獻。
林偉一直致力于產品研發和技術革新,每年將三分之一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2018年ARC報告顯示,由林偉領導的亞控科技SCADA軟件已經超過西門子和施耐德,在國內市場取得領先的地位。2022年到2024年,美國IDC公司MES報告顯示,亞控科技在航空航天和新能源MES市場占有率位列第三位。
2024年9月24日在上海工博會期間,林偉在亞控2024秋季發布會重磅發布歷時14年,獨具匠心自主研發的工業云操作系統WellinOS4.0,被譽為改變信息產業的新型“軟件印刷機”。產品創新性地突破了IaaS一鍵安裝升級和自主維護、PaaS層工業App開發運維、工業人知識經驗模型化、時空數據庫九合一、社會化大分工的工業App開發模式,以及編程資源調度瓶頸、內存溢出程序崩潰和為適應不同屏幕大小開發不同程序的六重技術難關。工業人無需具備專業的軟件開發技術,就能輕松開發出實用的工業App。
獲獎理由:林偉作為亞控科技的杰出代表,憑借其卓越的領導力和深厚的技術功底,在自動化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不僅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推動了多項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還積極參與行業交流與合作,為推動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林偉具備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能夠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趨勢,及時調整企業戰略方向,帶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他注重團隊建設,善于激發員工的創新潛能,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工作氛圍。此外,林偉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技術援助、人才培養等方式,為行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為推動自動化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這些努力和成就,不僅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譚曙光 北京惠而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事跡:北京惠而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而特”)董事長譚曙光先生,中國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曾獲未來數字安全名人堂、北京海淀區曙光地區優秀人才、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先鋒人物等榮譽,從事信息安全工作二十余載,2024年帶領惠而特全面發展,克服當前經濟環境的不利因素,實現了惠而特市場影響力持續擴大,行業市場碩果累累,利潤穩定持續增長的優秀業績,惠而特已經成長為工業互聯網領域安全的專業化團隊,技術創新不斷,新一代網絡安全運營體系、嵌入式安全防護體系、工業協議深度解析和創新應用、人工智能賦能網絡安全等技術創新是惠而特持續發展的基石,2024年惠而特成為了網絡安全行業的一顆耀眼的明星。
譚曙光先生提出“在數字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網絡安全沒有冬天”,也通過實際行動驗證了網絡安全市場的活力,網絡安全具有持續創新的特點,惠而特準確把握市場脈絡,沿著網絡安全技術演進線路,面向網絡安全能力和價值體系建設,并落實網絡安全自主可控、網絡安全實戰化對抗等政策導向,努力創新技術,并深入調研客戶場景,為軍工、能源電力、石油石化、政務、交通、煙草等行業給出了針對性和量身定制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2024年,惠而特在繼續穩固和拓展公司傳統優勢行業,如軍工、電力、石油石化等行業的同時,也成功進軍了軌交、煙草、鋼鐵等新興行業,行業市場成績斐然。
2024年惠而特在信息安全與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深耕細作也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自2022年帶領北京總部入駐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園區以來,不僅帶領惠而特在技術和產品方面,繼續帶領惠而特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緊跟工業互聯網安全的發展趨勢,不斷推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惠而特的輕量級信任認證體系技術已經趨于完美,并在多個行業項目中得到了成功應用,贏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同時,惠而特還積極探索新技術領域,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上,為工業互聯網注入更多智能化元素。
2024年,惠而特一如既往的站在攻防技術對抗前沿,漣濱實驗室作為惠而特旗下的安全研究團隊,繼續在安全漏洞的研究和挖掘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驗室不僅持續向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庫提交高危漏洞,還積極參與國際安全標準制定和漏洞應急響應工作,為提升我國網絡安全防護水平做出了積極貢獻。
惠而特同時積極發展自主可控和生態共進,鞏固了與生態戰略合作伙伴的關系,成功推出全國產化的系列網絡安全產品,并進一步拓寬了合作版圖,與更多行業領先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
在區域布局上,帶領惠而特在湖南、貴州、四川等重點區域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惠而特不僅積極參與地方信息化建設,還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區域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
2024年,惠而特在榮譽方面也是收獲滿滿。憑借在信息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卓越表現,公司榮獲了多項獎項,例如入選工信部部級“工業信息安全檢測應急支撐機構”““建寧杯”株洲市網絡安全應急演練二等獎”,“湘潭市網絡安全技術支撐單位”,“六盤水市首批網絡安全應急技術支撐隊伍”,“嘶吼2024網絡安全產業圖譜收錄”,“第三屆貴州省網絡安全應急技術支撐單位”“貴州省工業互聯網服務商”等。
相信惠而特在譚曙光先生帶領下,踐行“讓網絡安全有效、簡單”的公司使命,持續成長和發展,并穩中求進,以技術創新引領公司發展,以網絡安全能力價值體系提升客戶實戰化對抗能力,以企業責任共同推進我過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為國家網絡安全貢獻力量。
獲獎理由:譚曙光進入網絡安全行業二十余年,初心不改,見證了中國網安產業的演進和迭代。他始終致力于自主研發適合中國信息化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網安產品。近年來伴隨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他高瞻遠矚,高度關注國際網絡安全形勢的發展和重大事件的研判,聚集自動化領域和網安領域的優秀人才,深入工業場景調研,加快部署工業互聯網安全產品的研發和性能完善。作為中國最早進入網安行業的專家之一,他親自帶領團隊進行產品功能研討和設計,推出工控安全、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三個板塊60余種產品,產品體系成熟,獲得用戶一致好評。他為保證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做出了突出貢獻。
鄭軼 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主要業績:先后主持或參與了國家工信部“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核心技術能力提升及測試驗證”、國家工信部“支持IPv6的工業互聯網高實時網關”、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重要資源測繪與安全分析平臺”、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安全現場應急檢測工具”、國家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自主可編程芯片的新型網絡設備”等多個國家項目,主持江蘇省發改委“基于虛實結合的高仿真網絡空間靶場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參與江蘇省科技廳“基于區塊鏈的工控安全可信管理平臺研發及產業化”、參與江蘇省工信廳“基于意圖驅使的工業信息安全靶場平臺”、參與江蘇省發改委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示范工程)“攻防實訓平臺項目”,并獲得7項授權發明專利。
在博智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間,鄭軼先后主持了公司十余款重點網絡安全和工控安全產品的研發工作。先后主持或者參與了國家工信部、科技部、省內的課題、專項包括:
·工信部“支持IPv6的工業互聯網高實時網關”專項;
·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重要資源測繪與安全分析平臺”專項;
·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安全現場應急檢測工具”專項;
·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自主可編程芯片的新型網絡設備”專項;
·江蘇省工信廳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基于意圖驅使的工業信息安全靶場平臺”專項;
·江蘇省發改委軍民融合重大項目(示范工程)“攻防實訓平臺項目”專項;
·江蘇省發改委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基于虛實結合的高仿真網絡空間靶場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江蘇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基于區塊鏈的工控安全可信管理平臺研發及產業化”。
獲獎理由:作為博智非攻研究院院長,鄭軼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助力公司取得工業信息安全監測預警網絡建設支撐機構、工業信息安全應急服務支撐單位、國家工業信息安全漏洞庫技術支持組成員單位等多項榮譽,同時獲評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原創漏洞發現優秀單位““原創漏洞發現貢獻單位”、南京市網絡安全應急技術支撐單位等資質。
陳毅東 深圳市兆威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電控專家
主要業績:2023年至2024年項目第一負責人,主持深圳市技術攻關項目《全國產化超高速電機高效直驅控制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控制器轉速控制精度為士0.025%、功率密度僅為2.88W/cm2、國產化零部件率達到100%,具備全自主知識產權,解決超高速穩定運行。公司成功申報“深圳市智能機器人微型驅動控制系統工程研究中心”,并擔任工程中心主任。其單電阻電流采樣校準Mos內阻電流采樣技術,成功實現了低成本方案并應用到多款產品。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改進型聯立雙模態整形器尖端抑制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024年,帶領團隊進行翻轉屏項目攻關,其自適應消除齒隙控制、CANFD診斷2.0MHz快速通訊、超低待機功耗等領先的技術贏得客戶廣泛認可,產生了可觀的商業價值。作為公司2024年重大產業布局的一部分,擔任靈巧手項目的負責人,首次在業界提出“靈巧手+”的產業布局,接受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多次報道。
此外,評為2024年深圳自動化學會優秀專家,并受邀參加2024年大灣區自動化創新與發展論壇、榮獲年度電子電機控制行業先鋒人物的稱號、機器人產業新生代領袖、寶安區大工匠及高級人才等。
獲獎理由:陳毅東博士在微小電機控制領域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完成多項重要項目、產業成果豐碩,是微小電機驅動領域領軍人才。
摘自《自動化博覽》2025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