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報道,“中國光伏泡沫破滅,千億元投資半數打‘水漂’”。這真應了業界頭腦清醒之士的一句話:中國光伏泡沫遲早會破滅。
難道真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打亂了迅速發展壯大的中國光伏產業匆匆的腳步,一定不是!既使沒有任何危機的燃引,市場規律對中國光伏產業的反攻倒算也遲早回來,不過是早一天晚一天而已。
為什么會這樣?人們一定會問這個問題。其實,中國光伏產業瘋狂的起因并不復雜。一言以蔽之,就是多晶硅的暴利與尚德等光伏企業的海外上市造就的爆炸式財富增長模式的神話令國內企業對光伏產業趨之若鶩。追求暴富的非理性心里,盲目跟風,盲目擴張,急功近利,蜂擁上馬,一時間,在技術和人才都極不完備的情況下,中國光伏產業遍地開花。于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歐洲各國尤其是西班牙在太陽能領域的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引起全球光伏市場急劇萎縮,中國光伏企業從歐洲接到的訂單銳減,大部分企業歇業停產,庫存高價多晶硅較多的企業損失慘重。那些大量囤積多晶硅的企業如果繼續生產將繼續虧損,如果停止生產則血本無歸。這就是盲目擴張的結局。
難道真應了那句話:上帝如欲讓人滅亡,必先欲其瘋狂。人是這樣,企業是這樣,行業仍舊是這樣?
難道這樣的結局就不能避免嗎?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也會倒閉,也會破產,可為什么人家不犯這樣的低級錯誤?
這主要是源于西方行業調查機構的成熟和人們從事商業行為的理性。人們在經商或者在投資某產業之前,總會委托行業調查機構進行充分完備的調查。行業調查機構一般是民間投資,也有來自各種行業協會和政府機構,政府機構的調查報告一般是主動進行的,同時也把調查結果免費向社會公開。各調查機構為了顧及自己的信譽和權威,一般都把調查做得深入翔實。民眾對正當的調查行為也較為配合,不存在暴露隱私的排斥心理。所以,投資者在投資之前,總要花錢從調查機構獲得有效的信息,再決定是否投資或者融資。所以,我們很少聽說西方某個產業集體陷入瘋狂。
這主要是源于西方行業調查機構的成熟和人們從事商業行為的理性。人們在經商或者在投資某產業之前,總會委托行業調查機構進行充分完備的調查。行業調查機構一般是民間投資,也有來自各種行業協會和政府機構,政府機構的調查報告一般是主動進行的,同時也把調查結果免費向社會公開。各調查機構為了顧及自己的信譽和權威,一般都把調查做得深入翔實。民眾對正當的調查行為也較為配合,不存在暴露隱私的排斥心理。所以,投資者在投資之前,總要花錢從調查機構獲得有效的信息,再決定是否投資或者融資。所以,我們很少聽說西方某個產業集體陷入瘋狂。
這就是需要中國企業集體學習的理性投資和理性運作。那就是在投資前要對投資的行業現狀和前景做精確的調查。
可以作調查的單位有行業調查機構、行業協會、政府分支機構、媒體。在中國,行業調查機構存在,但比較少,知名的更少,大部分的行業調查由媒體發布。一是媒體掌握著豐富的信息資源,二是媒體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所以,行業知名媒體總能免費第一時間向業界發布行業重要信息,例如自動化行業的知名媒體工控網定時、有償向業界公布動態市場調查報告,就能為自動化企業經理人提供相關的參考信息。如果具備相應實力的媒體都能以客觀的態度向業界公布動態的市場信息,就能為企業的運作提供全方位的參考。其實,筆者私下認為,行業協會的性質和功能定位決定行業協會有資源和實力定期、不定期地向行業發布第一手市場信息,引領企業健康、有序發展。政府的行業機構更有義務組織人力物力對行業的發展進行市場調研,并免費向納稅人發布有價值和權威的市場報告,這也是權力型政府向服務性政府轉變執政方式的一種途徑。
若如此,中國企業可望向理性和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