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裝機容量的增長趕不上用電增長的需要,致使全國部分省區缺電嚴重。而在解決電力供應“瓶頸”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了在建項目過大和電站項目無序建設的問題。與電力緊張相比,目前電力生產盲目擴張和項目無序建設問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可能更加嚴重和長遠。
一、電站項目無序建設顯端倪
據統計,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電力總裝機規模共達7.2億千瓦,僅比美國目前電力總裝機規模少0.8億千瓦,相當于英、德、法三國總電力裝機規模的2.4倍。2004年我國發電量達21302.3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多2840.2億千瓦小時,增長14.9%,增幅接近上年水平,比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別高4.2、6.4和3.2個百分點;電力生產系數達1.6,比1998年、2001年和2002年分別高1.2、0.5和0.3。現在我國在建電力總裝機規模達2.8億千瓦,約相當于已建電力總裝機規模的65%,為現在美國電力總裝機規模的35%,是英國、德國、法國裝機規模總和的93%。據發展改革委匯總統計,目前違規開工電力建設項目1.25億千瓦,分別占已建和在建電力總裝機規模的28.4%和44.6%。其中:項目建設書雖已經國家批準,但既未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也未按投資體制改革后新程序核準的項目約3000萬千瓦,約占違規開工項目的24.0%;未按國家規定程序審批或核準的項目約7930萬千瓦,約占違規開工項目的63.4%;未按清理要求上報的項目約1600萬千瓦,約占違規開工項目的12.6%。
二、電站項目無序建設妨礙電力行業自身健康、穩定和高效運行
我國電力建設中一個突出的不健康因素就是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去年4月份,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的《當前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的文件中,列出的禁止類和限制類項目中,涉及電工行業的分別為近20項和8項。由于電力產能一旦形成,無法存儲,電站項目無序建設所引發的電力業的重復建設,是影響宏觀調控成效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而電力運行的穩定,集中體現為供需的基本平衡。2001年起,雖然電力消費量大于可供量,但當年和2002年分別只超過0.9億千瓦時和0.8億千瓦時,2003年電力生產和消費均增長16.5%,供需大體維持緊平衡。2004年我國電力生產增長近15%,但電力供應“瓶頸”再度凸現。目前,我國在建電力總裝機規模達2.8億千瓦,約相當于已建電力總裝機規模的65%。這些電站項目建設由于周期較長,燃料價格持續上漲,必然導致將來電力價格的大起大落,進而殃及國民經濟的平穩運行。
同時,我國電力行業雖然屬于壟斷性行業,又處于電力供應“瓶頸”和電力價格較快增長時期,但由于規模經營水平和技術水平不高,導致效益較低。2004年,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產品銷售收入增長22.5%,增幅比工業企業低8.9個百分點。應該警惕的是的,這輪電力建設中,違規開工電站項目,特別是大量分散落后的小機組和燃油機組上馬,勢必進一步降低電力業的規模效益和技術水平,帶來更為嚴重的環境問題,進而制約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劇交通運輸的緊張局面
目前交通運輸趨緊的最根本原因,是電力生產用煤及運量巨大。目前煤炭運力分別相當于全國鐵路運輸石油,糧食等關鍵物資運量和周轉量的8倍及5倍左右。長期以來,我國以煤炭為原料的火電始終居于主體地位,而且供電標準煤耗大。1996年我國火電在發電量中的比重達81.4%。2004年我國火電發電量達17701.7億千瓦小時,規模相當于1995年和2003年的2.2倍和1.2倍,在發電量中的比重為83.1%。供電標準煤耗379克/千瓦時,與處于高位的2003大體持平。同時,2003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運量和周轉量分別占全國鐵路貨運量、貨物周轉量的44.3%和31.0%,分別相當于全國鐵路運輸石油運量和周轉量的8.2倍和4.9倍。全國鐵路平均日煤裝車數達39397車,占裝車總數的42.3%。去年,我國貨物運量和周轉量增長分別達10.6%和22.6%,增幅比2003年分別高5.3和16.3個百分點,比去年1月分別高4.8和1.0個百分點,但仍不能滿足煤炭等運輸的需要。電力項目的無序建設,將進一步加劇交通運輸緊張狀況。
四、助長高耗能工業的擴張
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缺乏可持續性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工業耗能過高。2002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占68.9%,比工業在GDP中的比重高25.2個百分點。伴隨部分行業投資的過度擴張,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用電量也更加膨脹,而城鄉居民用電和第一產業用電分別只占11.0%和5.0%。在這種情況下,電力作為工業生產的重要能源和條件,如果不能在限制和淘汰高耗能產業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相反迎合工業特別是迎合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膨脹的能源需要,而走向無序建設的極端,將大大助長高耗能和高耗電工業的擴張和反彈,進而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五、惡化資源和環境的壓力
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時空分布嚴重不均。而水電雖然遠滯后于火電,但比重較高和增長較快,帶來的生態危害也更為隱蔽、持久和難以消除,甚至有可能帶來生態災難。近幾年,我國水電雖然比重呈下降趨勢,但去年出現了較快增長勢頭,達17.6%。總體上,電站項目的無序建設尤其是小機組的借機擴張,將惡化煤炭、水等資源壓力,降低煤炭和水資源對電力和經濟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電力行業對環境壓力,主要來自以原煤為主體的能源生產結構和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2003年,主要由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2159萬噸,居世界首位。而由于我國耗煤多的電機組發電比例高,特別是在建的2.8億千瓦總裝機中相當一部分是不符合環保政策和耗煤耗油高的小機組和燃油機組,必然產生更多的粉煤灰和二氧化硫。2003年,我國火力發電業廢氣排放量達62144億標立方米,占整個工業廢氣放量的31.2%。此外,火力發電業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排放量分別也極其驚人。電站項目的無序建設,將造成更大的二氧化硫等污染,加劇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大量電站違法違規開工建設,也超出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據了解,從去年1月至11月,環保總局已受理200個電站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若200個項目全部上馬,預計將增加耗煤量4億噸/年以上。如不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將新增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量500萬噸/年和5326萬噸/年以上,必然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全國2.8億千瓦在建項目中,還沒完成國家核準手續就擅自開工的高達1.2億千瓦。任其發展,從環境角度講,將再次形成高耗能工業與電站建設相互推進的惡性循環。從經濟角度講,勢必導致今后一段時期內發電能力大量過剩,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激增,破壞經濟的穩定發展。
信息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