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行業的發展,從初創開始,投資者的介入都是呈批次進行,它對行業的演進至關重要。根據研究,一個行業連續的波次投入過程,正是行業持續發展和進化的過程。
同時,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等的傳統營銷理論主要可劃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企業應根據產品所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營銷對策。這種生命周期分析,同樣適用于對一個行業的分析。一個行業,恰如一項產品,同樣會經歷導入、成長、成熟和衰退等四個發展階段。針對行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行業中的企業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和行動。
下面我們將主要根據以上理論對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歷史進行分析,并給出對其未來的前景展望。
一、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波次投入過程
與國外相比,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起步晚了10年左右。國外生物識別行業在1980年代初期起步,而中國生物識別(主要是指紋識別)行業則起步于1990年代初期。第一批進入者進入的階段大致在1992至1996期間,數量在十家左右。作為行業先行者,他們代表了兩類投入類型:核心技術持有者(主要是以中科院為首的科研院所)和新技術應用推廣熱衷者(以科研院所投資或參與的公司為主)。他們的方向主要為警用AFIS系統和安防領域(門禁)等。這些先行者們的市場行為,起到的作用是宣傳生物識別技術,培育應用市場。此一階段先行者的主要問題是市場化不足,市場運作能力較弱,在產品層面也沒有誕生真正具有市場普適性的產品。
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第二波大規模投入,大致發生在1998至2001年期間。此時,因為核心軟硬件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長足進展,以及此前的行業先行者的示范,更多的投入者看到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的潛力。同時,在行業進入門檻已大為降低的情況下,中國市場開始有大批投資者進入該領域。此階段的投資者在百家以上,構成了目前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從業主體。這個波次的投入者之中,除了大量的應用集成商之外,還有少數投資者開始致力于將核心軟硬件技術結合,生產自有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真正意義的產品供應商。在這個階段,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得到極大的擴展,消費者對生物識別技術的接受程度空前提高,為行業進一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波次進入中國市場的也包括國外生物識別領域的領先企業,他們或開設分支機構,或通過國內企業進行產品分銷。中國生物識別市場也因此開始步入高速成長期。此時的生物識別產品也開始真正成熟,并得到用戶認可。
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第三波投入,從2003年開始,預計將持續至2006年。這一波投入的特點是,數量不算多(預計到2005年不超過30至40家),但大多是經過仔細的分析、觀察和研究,是相對具有核心資源的理性投入。投資者的平均實力同此前的兩波相比是最高的,投入的目標也是最明確的,起點也較高,大多直奔核心技術和終端應用產品的設計制造環節。
亞略特公司就是在2003年正式進入生物識別行業的,雖然進入時間相對較晚,但亞略特公司有自己的優勢,首先是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其次是有強大的產品設計能力;第三是市場運作能力;第四是依托中國的龐大市場和制造能力,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我們認為,上述第一、第二波的投入,為將生物識別技術及應用導入中國市場,已經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第三波的投入,代表中國生物識別行業開始走向快速成長期。第三波的投入者,連同前兩波的極少數佼佼者(或可稱"幸存者"),將成為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生物識別領域的主要角色。
二、從生命周期分析行業演進過程
根據我們的分析,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生命周期目前已越過導入期,正處于成長期的中期,即在某種程度上進入了最為迅猛的成長期。
中國生物識別行業導入期在1990-2001年間,此期間核心技術不成熟、產品體系未建立、產品成本居高不下。這也導致其應用范圍非常狹窄,僅限于警用和指紋考勤等領域。此階段大多數企業都未能盈利,投資回報率也相對較低。
自2003年后,生物識別行業步入成長期,主要特征有:產品體系已建立,技術標準逐漸完善,行業內企業數量激增(全球目前從業公司已上千家),產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技術已獲得客戶廣泛認可,各領域應用漸趨普及,行業體系也已成型。此外,還有生物識別系統安裝數量,行業規模,廠商業績,廣告投放量等可量化指標也支持上述觀點。在此階段,中國生物識別行業開始誕生了一批在細分市場具有領導優勢的企業,如北大高科在刑偵和社保、中控電子在指紋考勤、艾迪爾在指紋門鎖等領域,都取得了一定優勢。部分企業在技術研發等領域也取得突破,如亞略特在網絡指紋認證平臺、銀晨科技在人臉識別等技術上都取得了領先水平。在此階段,面向普通用戶的指紋U盤、指紋硬盤等產品也開始在市場出現,并以其兼具數據保護和身份認證功能的特性,逐步為消費者認可,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發展狀況,在初期與世界發展進程有一定滯后。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起步大約比歐美地區晚十年以上。但起步后的發展速度較快,并部分通過直接引進,跨越了一些技術積累階段,所以在技術層面能逐漸趕上世界發展水平。自九十年代末期,中國市場開始成為全球生物識別發展速度最快的區域之一,中國生物識別市場被迅速催化。這一結論可以從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從業企業數量、系統銷售安裝數量、媒體關注程度、廣告投放量、從業企業間的合作和聯盟雛形等方面的情況得到印證。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中國生物識別(以指紋識別為主)行業的發展雖然與國際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滯后,但目前同國際生物識別行業發展程度一樣,也同樣步出了導入期,進入了成長期的中期?,F在的發展速度,已經完全跟上了國際先進地區的發展節奏。相信這一結論,可以增強從業企業和潛在投資者的信心。同時,理解產業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對于企業的市場行為有莫大的指導意義。
三、中國生物識別行業具有異常廣闊的前景
我們認為,下面幾個因素決定了中國生物識別行業具有異常廣闊的前景,尤其是中國的生物識別制造業,將可能成為世界生物識別行業的主導力量。
1、中國生物識別市場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
從本質上來說,生物識別應用是一個與人口基數相關的應用。這從本質上決定了中國生物識別市場具備成為全球最大生物識別市場的可能。盡管中國生物識別產業在全球生物識別產業還處于比較落后的水平,但中國生物識別產業的增長速度卻在全球生物識別產業中處于較高水平。
自2002年至2005年,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平均增長率都在60%以上,目前的市場規模已達到¥3.5億左右,而預計到2010年,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可能達到¥30億以上。
目前,整個中國生物識別行業的發展在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都呈現出了高速增長的局面。廣度方面,包括政府、軍隊、金融、電信、信息、制造、教育等多個行業都開始呈現大規模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前景。而以PC和手機為代表的個人應用也呈現極為美好的前景。深度方面,傳統的以門禁、考勤等為主的低端應用開始向信息安全、金融支付等高端應用演化。金融行業目前已準備在包括柜員機、上崗操作、銀行帳號等多方面部署生物識別技術。而第二代身份證也早已開始大規模應用生物識別技術。
在中國生物識別行業步入成熟期之前,中國生物識別產業還有一個高速增長期。未來幾年,將成為中國生物識別企業成長和獲得利潤的關鍵時期。
2、中國生物識別制造實力將很快成為全球主導力量
與傳統消費電子產品相比,生物識別技術是一種相對成熟和簡單的技術,生物識別產品也多為嵌入式產品,這都使生物識別產品對技術和品牌的要求都相對較低。這都使生物識別企業進入制造領域的門檻變低。
中國目前在電子和信息產品領域的制造實力在全球處于領導地位,中國生物識別企業在生物識別產品制造方面的潛力將很快轉化為實力。中國目前在指紋門鎖等領域已在世界生物識別市場占據了較大份額。
3、中國企業在新興領域的研發實力將逐步達到世界水準,而生物識別正是這樣的領域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一些企業的研發實力已得到積累。在一些新興領域,中國企業已顯示出了研發上的實力,比如多媒體芯片和3G領域。從未來看,由于中國市場對國際研發企業的吸引力,加上中國研發成本的低廉,以及本身在歐美等國龐大的華人技術人員,中國在未來必然成為世界研發領域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研發實力將最先體現在一些新興領域,生物識別正是這樣的領域,這都使中國生物識別企業不僅能面向中國市場,也能面向全球市場,其前景也因此更加廣闊。
4、生物識別產業在全球信息產業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中國生物識別產業也將沿這一模式演進
據各種組織2005年生物識別指紋市場報告指出,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總規模大約為56億美金,而根據國內一些國內組織及我們根據2005年對本市場的觀察,國內生物識別市場的總容量大約在3.5個億的市場規模。
從多個角度比較,生物識別產業都是全球信息產業中增長較快的一個產業,其增長速度平均在50%以上,這一增長速度據估計將至少保持到2010年后。中國生物識別產業相對國際生物識別產業具有后發性,因而其未來增長潛力將更甚于全球生物識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