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RP等信息系統的普及,國內制造業經歷了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現在,這股潮流逐漸轉入了制造執行系統(MES),柯萊特副總裁高克明認為:當前制造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焦點已經由ERP轉向MES,MES的興起將掀起制造業信息化的第二次浪潮。
第二次浪潮
一般而言,企業通過部署ERP、CRM等應用系統,獲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但這些系統主要是對企業的管理數據進行處理和運算,主要應用在計劃、預測、分析等方面,而對生產現場管理卻沒有涉及到。
生產現場不僅是制造計劃的具體執行者,也是制造信息的反饋者,更是大量制造實時信息的集散地,因此生產現場的資源管理、物流控制和信息集成是企業生產系統中的重要一環,生產現場的管理與控制系統的敏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整個企業的敏捷性。
MES的出現解決了生產作業計劃的制定、執行和生產指揮調度,生產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的處理,生產過程中的工藝標準的執行,產品質量的控制,設備運行情況的掌握,產量、在制品、生產消耗的統計,生產線人力資源狀況,原料、材料、成品的庫存等生產 管理者最關心的問題。對于成功的制造企業而言,MES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感念,它用于掌控制造企業的生產現場,協助企業提升工廠效能、應對日漸苛刻的生產交貨期。
高克明表示:MES是制造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ERP與底層自動化系統的橋梁,是車間級信息化的平臺,集成了生產調度、數據采集、質量控制、文檔管理、績效管理等相關功能,為控制包括物料、設備、人員、流程指令和設施在內的所有工廠資源提供了統一的管理平臺,可以為企業提供精細化、彈性化的生產制造管理環境,可以幫助企業靈活進行生產調度、合理安排企業產能、提高生產效率、實時監控生產過程、減低成本和物資損耗,從而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按期交貨能力,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敏捷化。
近兩年來,MES已經得到制造業的廣泛重視,由于MES對生產過程的實時控制和精確管理,MES已成為制造業信息化新的熱點。高克明認為:如果說ERP是制造業信息化的第一次浪潮,那么MES將是第二次浪潮。
MES的價值所在
MES的價值從根本上來說,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提高產能。MES通過有效的計劃編制和產能詳細調度,在保證客戶商品按時交付的基礎上,使生產能力發揮到最大水平。柯萊特公司MES事業部總經理方彬先生介紹:同樣的企業,同樣的設備和流程,如果提高產能,就能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此外,MES在降低成本、縮短制造周期方面也發揮著巨大作用。比如,大型制造業的原料庫存是非常多的,如果庫存積壓很多,說明生產組織的不是很流暢,反之,如果流程是流暢的,那么就可以做到理想的零庫存,MES通過嚴格的計劃,將庫存給降下來,進而降低成本。通過MES,企業能夠預測產品的預定交貨期,同時改善產品生產周期,發揮生產線的最大工效,控制并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
改善服務也是MES的重要目標。方彬認為:為了面向市場、面向客戶,企業可以通過網上系統向客戶實時反饋客戶的訂單狀況,履行對客戶承諾的交貨時間。MES對生產的計劃編排可以很好的向客戶反饋這些信息,這種效果是增進企業服務質量的有效手段。
事實上,無論是提高產能、降低庫存、縮短制造周期、還是改善客戶服務,根本的一句話是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細節決定成敗
現在的管理趨勢越來越精細化了,越來越量化、越來越科學化,細節管理越來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細節決定成敗。高克明認為,很多公司管理上的失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在細節方面的管理的缺失或者不到位造成的。
拿一個采購流程來說,企業在采購之前會有一個具體的需求,然后考慮購買什么東西,怎樣送貨,怎樣付款,這些都是大的環節,大家都做得到。而其實其中很多細節的控制,是考量一個公司管理水平的分界。比如事前選擇供貨商時的比價和評估、事中采購訂單的審批環節、運送過程的追蹤、到貨期的計劃和事后價格與服務的衡量等等。其中每個步驟還可以拆分出很多細節,當企業將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細節明晰后納入到系統中進行管控,就形成了科學的管理系統。
而MES的應用就是將管理做精做細的具體表現和要求。以前我們的企業是粗放型管理,隨著ERP等系統的實施,管理逐漸規范。但ERP畢竟只是在計劃層面,MES可以幫助企業進一步深入到生產執行層面的控制追蹤。MES的一些功能如生產計劃、生產計劃的優化、生產過程的追蹤、質量控制、設備控制、人員控制等等,這些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的細節全部管理起來,不斷地深入。而隨著生產的發展,客戶個性化需求越來越高,這些細節管理能夠使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緊密配合,幫助企業及時、高質量的達成客戶需求。
我們經常說管理科學,當管理變成一種科學的時候,對于細節的管理要求就會越來越高,對細節的掌控要求企業對生產過程更加精密的計劃、追蹤、控制和質量管理,而這正是MES應用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