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王小帥
——答《南方人物周刊》問
王小帥
1989年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
2000年 執導影片《十七歲的單車》,第51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5年 執導影片《青紅》,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2008年 自編自導影片《左右》獲第58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編劇
Q: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A:不滿意,現在電影的生存環境太差了,我很想堅持自己的,但是路太難走。
Q:對你今天所達到的成就,有何心得可以和他人分享?
A:中國電影市場中有許多“空檔”,這些“空檔”就是中國獨立電影。當這些電影只有三兩部時,很多人認為它們是沒有出息的。十幾年過去,這一類的片子已經積累了幾百部,為中國獨立電影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如果沒有人做,這十幾年就是巨大的浪費。
Q:對你父母那代人和他們成長的那個時代,你了解嗎?你們之間有代溝嗎?
A:現在能體會出他們的艱辛了,雖然時代不一樣,人生的過程是一樣的。
Q: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A:電影工業的繁榮需要大片,電影文化的繁榮需要小眾電影。
國內有很多對電影人來說很重要的總結頒獎,這些獎項的標準并不是票房的多少,它們躲在熱熱鬧鬧的票房背后。但這是曾經的事情了,現在有點變質了。
Q:你覺得你的同齡人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A:我不是很清楚。
Q: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有“領袖氣質”的?在世的人當中,你最欽佩的人是誰?如果一定要你選,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A:敢作敢為,有勇氣改變現狀的。最欽佩科恩兄弟,看到他們,就像看到獨立電影的希望。
Q:你怎么理解責任?責任、權利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A:中國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但中國電影工業在世界上只占了一角。我們為電影努力,這就是責任。
Q: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部電影?
A:最近太忙,最關注的只有《左右》這部像自己孩子的片子。
Q:對你來說,什么是最重要的?
A:以前是電影。現在我惟一的夢想是做回我自己。
Q:你覺得自己幸福嗎?有沒有不安?你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A:不安,相當地不安,步入中年更加不安,太多焦慮的東西。但要解決這份焦慮,不是我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任務。個人的力量很渺小。
(王小帥報道詳見本刊2005年5月第11期《王小帥的一個輪回》)
這位昔日的獨立電影導演,現在更關心的不是能否在國際上得獎,而是中國的電影市場何時以及怎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