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東南新聞網
新華網福州12月1日電(記者涂洪長 康淼)福建省分別連接江西、廣東的兩條鐵路--向塘至莆田、廈門至深圳鐵路福建段近日舉行開工儀式。這兩條高規格鐵路的開建,標志著一直處于全國鐵路路網“末梢”的福建鐵路進入增量增速發展時期。
“近年來多條高速鐵路的開建,不僅改善了福建相對薄弱的基礎設施,并將長期推動福建以及與之貫通的多個經濟區域的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空間和輻射效應將得到進一步拓展?!备=ㄊ≌l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開明說。
區域經濟新格局下的戰略抉擇
2004年初,福建省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這一東接臺灣,南北承珠三角、長三角輻射周邊地區的發展規劃引起海內外矚目,“海西”也隨之成為福建省上下熱度最高的名詞。
從近10年來中國區域經濟版圖的分化即可看出“海西”戰略的深意,從北到南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經濟板塊,其中長三角與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GDP分別占中國經濟總量的20%左右,而福建省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發展步伐卻相形見緩。
分析人士認為,福建發展步伐相形見緩背后有著復雜的歷史特征和現實因素,但其發展起伏卻昭示:在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依靠政策“紅利”和局限于省份經濟模式,對于資源稟賦并不算突出的福建而言已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的提出,除了進一步鞏固福建的對臺優勢外,更為深遠的意義是福建將藉此跨越省份經濟模式,加快融入到全國區域競爭與合作的洪流中去。”長期關注福建發展的北京拓維研究院院長王毅說。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員嚴正表示,加快海峽西岸建設,將有利于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增長極的對接,最終推動兩個三角洲和‘環海峽經濟圈’的融合,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在未來中國的經濟布局中,成為一個新的增長極。
福建農林大學人文社科學院院長許文興說,長三角和珠三角經過多年發展,面臨著社會成本提高、產業轉移加速的態勢,位于兩大板塊之間的福建有可能成為承上啟下的一個區域,福建要在尋求省級合作、區域合作方面做更多的研究和實踐,把福建的發展納入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中去。
“部省合作”模式提升區域競爭力
“從國家公共投資政策來看,國家公共投資方面的歷史欠賬成為福建發展的制約瓶頸?!备=ㄊ∝斦d有關負責人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于福建長期處于海防前沿,國家歷次重大規劃都沒有把福建納入其中,工業、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偏低,既沒有重大工業項目布點,更缺少公路、鐵路、港口建設方面的投入。
“在和諧發展、和平統一、和平崛起的國家宏觀戰略背景下,福建的區位優勢將得到更大發揮。”北京拓維研究院的一位專家表示。
2006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被寫入“十一五”規劃,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海西”發展戰略從區域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與之相伴隨的是,以“部省合作”模式推進的海峽西岸建設也不斷提速。
以投資大、周期長的鐵路建設為例,2004年12月,鐵道部與福建省政府簽訂會議紀要,明確從2004年開始,計劃用10年左右的時間投資1000億元,基本建成包括向莆線、廈深線在內的福建鐵路“一縱兩橫”主干網。
2006年11月,鐵道部與福建省再次簽訂紀要,鐵道部加快支持福建省港口支線的建設,福建省為數眾多的港口如漳州港尾、泉州肖厝等港口支線將“成熟一條建設一條”。
“部省合作”模式使得鐵路建設效率大大提高,總投資達518億元的向莆鐵路從籌劃、批復到動工僅用了兩年時間。
截至目前,已有30多個國家部委出臺多種措施支持海峽西岸建設發展,一系列實質性動作引人矚目,如國家部委支持在泉州建設對臺專題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文化部決定把福建建設成為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國家批準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擴大到全??;國家林業局批準設立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表示,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部委主動與福建簽訂合作協議、紀要和備忘錄,證明了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意義。
“海西”要成為科學發展先行區
經濟數據表明,“海西”戰略提出三年來對福建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今年一至三季度,福建省生產總值的增速比全國平均增速高出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已連續五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出口也在匯率變化、利率變化、出口退稅調整的情況下連續四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福建省財政總收入在去年突破10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九個月基本保持30%的增速。福建省萬元GDP能耗在全國各省市中控制得較好,去年萬元GDP電耗還首次出現下降。福建省經濟發展模式并不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做得較好。目前福建森林覆蓋率達到62.96%,位居我國各省市第一。
“盡管我們發展比較滯后,但科學發展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遇,可以少走或不走傳統發展可能走的一些彎路,讓發展有一個更高的目標,我們要把海峽西岸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备=ㄊ∥瘯洷R展工說。
福建省委黨校教授嚴以振認為,福建在高效農業、現代林業和旅游產業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和有關部門在規劃和實踐中應著眼于“綠色福建”“人文福建”的建設,充分發揮“軟優勢”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薛侃認為,建設科學發展的先行區,立足的是福建作為我國早期綜合改革實驗區,最早對外開放的沿海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港口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目的是推動福建的經濟社會真正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軌道,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在科學發展方面走在前頭,為全國發展大局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