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梅、劉月青、殷春紅 《科技日報》記者張曄
歲末年初,泰州市海陵區首屆“創新創業人才獎”評選活動拉開帷幕,入選人員將被授予創新創業人才榮譽稱號,并給予一次性獎勵。這充分調動了科技人才持續創新、持久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記者了解到,類似這樣重獎人才、激勵創新的政府舉措在泰州市比比皆是。
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泰州建市時間短、科技人才隊伍底子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相對不足,曾一度成為泰州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的發展“瓶頸”。泰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國華向記者介紹,在從“泰州制造”向“泰州創造”轉變的過程中,必須在積極培養本地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引進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為他們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給他們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在泰州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區域人才,合作開發;醫藥人才,重點開發;雙創人才,持續開發;兩高人才,優先開發;專業人才,統籌開發”,李國華一連用5個“開發”道出了泰州的人才工作理念。
他還舉例說,目前正是長三角一體化開發的戰略機遇期,泰州正在緊缺人才培訓、異地人才派遣、出國留學、人才獵頭等工作領域,不斷探索與上海等18個城市合作經營的新模式,并積極開展專業技術資格互認、人事爭議仲裁、博士后工作等方面的政策對接。借助長三角高層次人才的綜合優勢,加快引進泰州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智力資源包括離退休的老專家、老教授,邀請異地專家參與本地重大項目、產業調整、政府決策等咨詢評審,分享一體化的成果。2007年,全市引進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的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400多名。
這里讓“能人”留下
在2007年江蘇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人員中,泰州市獲得計劃資助人員總數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泰州醫藥城引進的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終身教授劉奮勇是在全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大會上發言的3名代表之一。
在泰州市病毒學研究所,記者見到了這位遠涉重洋落戶泰州的國際頂尖病毒學專家。他欣喜地告訴記者,應聘擔任泰州市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后,泰州市為他提供了項目啟動資金300萬元,近800平方米的生產場地以及住房一套。造船是泰州市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造船企業全是民營企業,吸引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非常困難。泰州市委、市政府對這一問題非常重視,通過科技部門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著名企業專題對接,人事部門舉辦專題招聘會等方法廣泛吸引人才特別是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來泰州。在新世紀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就有一位遠近聞名的“能人”于澤彬。2006年,他從國內著名的大連船舶重工受聘至泰州后擔任新世紀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他推行的現代造船管理模式,建立了符合現代造船企業的管理觀念、思想、方法、制度流程,使企業成為國內最優秀的造船公司。經過1年多的拼搏,這家企業的一系列指標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
爭做長三角“后起之秀”
李國華說,泰州爭做長三角的一個后起之秀,在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改革上也勇于爭先。在繼續組織實施省“333”、市“311”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的同時,充分發揮中科院在泰掛職科技副職的規模效應,加強與中科院及其所屬院所的人才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地方經濟發展;重點放大核心企業的技術人才優勢,建立醫藥科技人才庫,鼓勵企業把實驗室建到人才集中的大城市去;推進網上醫藥城建設,探索多種形式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開發新模式。2007年泰州市本級財政安排了6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中國(泰州)醫藥城多方籌措安排1000萬元用于吸引國際頂尖醫藥人才來泰創業創新,并提供實驗室、廠房、風險投資資金等便利條件;中丹集團借助企業自身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吸引數名出站博士留在企業工作。
對引進來泰和本土培養的創業創新高層次人才,泰州市科技部門集成各種科技手段,將科技計劃經費重點向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及其所在企業傾斜。泰州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2007年全市各級科技部門向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及其所屬載體支持各類科技計劃經費3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