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2008-02-28
和去年年末“油荒”集中爆發(fā)的時刻相比,最近這兩個月的國內成品油市場可謂波瀾不驚。但隨著國際原油收盤價再創(chuàng)新高,加上國內一批煉廠可能于下月檢修以及各地發(fā)電用油量的增加,國內成品油市場即將迎來新的考驗。這是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業(yè)內獲得的最新消息。
昨日,紐約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合約一度漲至102.08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和一年前相比,原油價格已上漲了64%。
“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由政府管制,并不隨行就市,國際油價創(chuàng)下新高勢必意味著國內外油價價差的拉大。在倒掛的前提下,國內油企的成品油供應積極性不會很高,去年波及甚廣的‘油荒’即由此而來。”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yè)資深人士對未來一個月的國內成品油供應不無擔憂。
在他看來,一旦國際油價維持目前的價位“高燒不退”,國內成品油市場遲早會受到牽連。但這只是其一。考慮到近期電煤資源持續(xù)緊張,各地發(fā)電用油量顯著上升,供需矛盾無疑會更加凸顯。
中國加油站網(wǎng)向本報提供的信息顯示,此前已連續(xù)數(shù)周陷于低谷的國內柴油市場需求終于從上周開始逐步好轉,工礦企業(yè)、農業(yè)生產及運輸業(yè)的緩慢復工也加快了柴油零售的恢復速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電煤資源緊缺的形勢下,發(fā)電用油需求增加明顯。
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一批煉廠將可能于下月進入檢修期,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成品油供應量將暫時“斷炊”。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專家龐昌偉告訴本報記者,為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成品油供應緊張問題,政府應更多考慮如何統(tǒng)籌安排煉油能力,一方面讓國企充當保證市場供應的主力;另一方面可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讓民營油企也加入到維護國家石油安全的行列中來。
不過,中國的成品油進口量近幾個月一直保持高位,這可能成為國內市場的重要補充。消息人士透露,就在最近幾天,本月最后一船進口柴油有望抵達華東市場,來源地為俄羅斯。這批柴油已于上周五在國外裝船,總量預計在3.8-4.2萬噸。
據(jù)透露,此次進口柴油仍將采取兩港卸載方式,預計將先于2月27日-2月28日抵達寧波,卸于埃索油庫,再于2月29日-3月1日抵達上海,卸于海濱油庫。
此前,已有多批進口柴油先后抵達國內。 (陳其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