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11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一舉邁上40萬件的新臺階,表明自主創新主體抓住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正在實現“龍躍于淵”,這其中,企業發力的態勢十分強勁。專利正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源。
主體地位 日益凸顯
從發明專利授權量的變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得到了明顯提升。國家知識產權局此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企業申請發明專利231551件,比增長49.8%,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71.4%,首次突破七成;國內企業發明專利授權為58364件,比上年增長45.7%,占國內職務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61.4%。國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雙雙連續10年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長。發明專利申請百件以上的企業已達164家,表明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加快轉變,企業積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自主創新持續發力。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完成的2010年大中型工業企業專利活動和經濟效益狀況的統計分析報告顯示,當年有專利申請的企業的平均產值利潤率為8.8%,而無專利申請的企業的平均產值利潤率為7.9%;有專利申請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的工業總產值15.48億元,利潤總額1.36億元,新產品銷售收入4.73億元,新產品出口總額1.02億元,分別是無專利申請企業的2.1倍、2.4倍、6.8倍和8.2倍。
專利成為了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聚寶盆和加速器。2012年1月,我國企業主導推動的TD-LTE-A技術正式成為4G無線移動通信國際標準。中國通信產業以技術創新為基礎,通過掌握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成為國際通信產業從3G步入4G時代的重要推動力。截至2011年底,大唐、華為、中興、中國移動等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累計提交專利申請近12萬件,PCT專利申請超過2萬件。我國通信企業已經獲得國外廠商規模相當的專利包,取得平等的談判資格和定價權。
涉及領域更趨高端
隨著產業升級,發明專利涉及的主要領域也發生了變化。10年前,國內發明專利還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等日常生活領域,現在,上到航天通信,下到衣食住行,國內發明專利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專利不僅助推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也讓技術創新成果為人民生活帶來福祉。
2011年我國完成分類的發明專利申請中,電機、電氣裝置、電能領域的申請為36089件,占全部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的8.0%;其后依次是計算機技術和數字通信,所占比重均為5.9%。
——高新技術領域。以2011年為例,國內發明專利授權排行前十技術領域主要的半導體器件、移動通信、計算機、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與國外在華專利申請的熱點技術領域非常一致,說明在高新技術方面,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實現了與國外同步。
——現代工業領域。以鋼鐵產業為例,從2001年到2011年,我國鋼鐵企業獲得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從不到200件增長到近4000件,其中包括大量節能減排技術的專利,以及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性能鋼材和特殊鋼材專利,例如高鐵軌道用鋼,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用鋼。鋼鐵行業在專利支撐下逐步實現轉型升級,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積極貢獻。
——生活領域。以家電行業為例,目前全世界70%左右的家電產品已經是中國制造,專利正在助力我國家電行業逐步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2001年到2011年,家電行業獲得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從不到500件增長到超過5000件,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和獲得專利,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獲得發展,也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
——醫藥領域。中藥領域是我國國內發明專利的傳統優勢領域。2001年到2011年,中藥領域國內發明專利實現了年均27%高速增長,與此同時,專利質量更是有了明顯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制藥企業通過擁有專利,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主動。2011年,國內中藥專利授權量排行榜的前十名中有7家是企業,而在2001年這一榜單上僅有1家是企業,其他9家全是個人申請人。專利正在使中藥產業這一傳統技術領域煥發新的活力。
高質量提升“含金量”
當前雖然我國的技術發展水平與世界領先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國內發明專利已經顯示出很高的經濟價值。從專利授權量和擁有量的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出,專利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01至2011年,我國的GDP、研發投入與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擁有量都呈高度相關。尤為可喜的是,一批高質量的核心技術專利為科技創新發揮出巨大作用。
北京航天時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名稱為“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光纖陀螺”專利,實現了光纖陀螺工程化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已在我國各類新型戰術導彈武器和空間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點型號上試飛成功,對我國航天技術和國防科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助力實現“飛天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網絡設備管理方法”發明專利僅利用少量的IP資源即可實現對大量網絡設備的管理,節約了寶貴的IP地址資源,同時,有利于對網絡設備進行統一管理。采用該發明方案的以太網交換機快速推動了網絡的發展。華為自主研發的以太網交換機,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出貨量超過100萬臺,實現銷售收入十幾億美元。
TCL集團“液晶電視背光控制系統及方法”發明專利破解了液晶顯示器光效低且能耗大的難題,自開始大規模應用起,僅2009年一年就為企業凈利潤增收3819萬元,截至2010年底預計省電2.3155億千瓦時。
用專利推進 中藥現代化
復方丹參滴丸,是天津天士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產品。就是這個產品,2010年銷量高達16億元,連續9年成為我國中成藥單品年銷量超10億元的第一品牌。更令人振奮的是,這個凝結了399項相關專利的藥品,正在美國進行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就此,復方丹參滴丸有望成為獲得美國FDA批準的第一個國產中成藥。
復方丹參滴丸的國際臨床研究,是我國乃至全球首個復方中藥完全按照現代醫學標準,在FDA IND下進行的重大研究項目。“復方丹參滴丸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是一個具有開拓意義的標志性的臨床研究,藥物的研發過程包含了豐富的創新元素。”天士力集團董事長閆希軍表示,成績的取得同天士力高度重視專利工作,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分不開的。
走進天士力位于天津市北辰區的現代中藥城里,你就會看到這樣的情形:研發人員從新生產的一批“復方丹參滴丸”中隨機抽取樣品,將幾粒滴丸加蒸餾水超聲溶解、定容、過濾,然后吸取供試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譜儀,滴丸的指紋圖譜由此得出。
就這樣,在每一批次的“復方丹參滴丸”抽檢合格出廠的同時,兼任知識產權聯絡人的研發人員也將同時把抽檢試驗中的數據以及新產生的變化匯報到了集團知識產權部。
知識產權聯絡人的存在,使得知識產權部工作人員的重心在技術專利化過程中逐步前移。此前,天士力知識產權部的7個具有專利代理人資格的工作人員每年每人要撰寫、組織采寫10多個專利申請文件,而現在他們則把工作重心轉移到連接中介機構和發明人上來,通過和知識產權聯絡人的溝通把握一個項目的專利申請時機和進程。在這種制度下,目前天士力年均專利申請量穩定在100件左右,穩中有升。
知識產權聯絡人是天士力實現知識產權科學管理的一個側面。從創業那天起,天士力就將知識產權戰略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制訂并實施知識產權的企業戰略,在具體操作上,走原始創新道路,不能獲得專利不立項,項目成果以取得專利為標志??垦兄瞥晒头降⒌瓮杵鸺业奶焓苛ΓB血清腦顆粒、荊花胃康膠丸、丹參總酚酸等產品,也都是以專利開道進入市場。
高額的利潤,引來一些不法企業的覬覦。2005年3月,天士力發現東莞某制藥企業嚴重侵犯了養血清腦顆粒專利,同名的侵權產品在市場上已經開始銷售。經過縝密思考和充分論證,天士力于2005年5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發明專利侵權訴訟。最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06年12月做出終審判決,天士力全面勝訴。
閆希軍表示,要推進中藥現代化、國際化,路徑在創新,核心在專利,知識產權管理一定是現代化、國際化永遠的保護神。在從傳統中藥開創現代中藥的進程中,天士力不斷進取技術與管理的集成創新,建成了從藥材種植、中間提取、制劑生產到營銷服務的現代化產業鏈及其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截至2011年12月,專利申請量為1230件。獲得授權572件,其中發明專利443件。PCT申請近43項(國際階段),國家階段授權10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