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證券報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國際油價虛高受到地緣政治和金融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因金融資本的炒作,去年我國為此多付出了近600億美元。現階段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展在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很小,只能說有了好開端,最緊迫的就是需要破解并網的瓶頸,防止太陽能、風能設備制造業盲目無序擴張。
制止風電太陽能設備制造業盲目擴張
中國證券報: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我國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制止風電、太陽能產業盲目擴張”,引起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理解這一表述?
張國寶:國內風電、太陽能特別是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目前確實碰到一些問題,但我理解需要制止盲目擴張的是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業領域。風電裝備及光伏發電材料、電池組件等領域近兩年來發展迅猛,出現價格惡性競爭和產能過剩的現象,特別是去年產能過剩現象已轉化為制造業企業面臨的實際經營困境。這些確實需要出臺措施加以規范和引導。
但從風電、太陽能行業而言,遠沒有到要制止發展的地步。風電裝機并網容量去年達到4700萬千瓦,僅占全國裝機的百分之四點幾;發電733億度,占全國發電量的1.5%。其電價水平也降到平均每度電0.57元左右,如考慮減排因素已與火電價格有一定競爭能力。光伏發電規模剛到300萬千瓦,度電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過程中。從規劃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間并網風電裝機將達1億千瓦,光伏發電達1500萬千瓦,需在目前已有裝機基礎上大幅提升。從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角度看,風電光伏未來都要承擔一定比例。因此,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前景仍很廣闊,要把防止設備制造能力盲目發展與風電、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區分開來,這才是國家能源政策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