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 中國科學院最新發布的該院“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中科院將構建可持續能源與資源、先進材料與綠色智能制造、普惠泛在的信息網絡、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產業、普惠健康保障、生態與環境保育發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國家與公共安全等8大體系,并圍繞這8大體系建設進行戰略布局。
——可持續能源與資源體系。重點部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發電和先進核裂變能、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深部資源探測裝備研制與應用示范等3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先進材料與綠色智能制造體系。重點部署高品質基礎原材料的綠色制備和高性能復合材料開發制備、資源高效清潔循環利用、泛在感知信息化制造技術等3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普惠泛在的信息網絡體系。重點部署“后IP”網絡示范、物聯網技術、高效低成本綠色艾級超級計算技術和云計算技術、低成本低功耗信息器件系統研究與應用示范等4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產業體系。重點部署農業動植物品種的分子設計、生物制造與新生物產業等2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普惠健康保障體系。構建滿足中國十幾億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體系,擬重點部署重大慢性病早期診斷與系統干預、腦與認知科學和心理精神健康、干細胞與再生醫學、低成本普惠健康醫學技術等4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生態與環境保育發展體系。重點部署中國碳循環及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區域環境模擬與流域環境管理系統研發與應用示范、戰略生物資源保護利用與生物多樣性等3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體系。重點部署空間科學、深海大洋能力拓展、數字地球科學系統和全球與區域環境監測技術系統等3個戰略性科技問題。空間科技方面,前瞻部署空間量子科研、暗物質探測研究、空間生命探索研究、基于新概念和新技術的遙感和定位技術、新的觀測窗口及成像探測技術、南極冰穹A天文觀測等;海洋科技方面,前瞻部署深海環境、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海底物質循環與熱液/冷泉活動研究等。
——國家與公共安全體系。構建中國國家與公共安全體系主要任務是:發展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防范技術,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快速反應能力,保證中國有效進入與和平利用空間,保障中國海洋產業和海洋運輸戰略通道安全,有效防范對中國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的生物威脅,維護中國信息與網絡空間安全。重點部署空間態勢感知、社會計算與平行管理等2個戰略性科技問題。
中科院“十二五”規劃還提出,該院將定向持續研究重大基本科學問題,主要包括“物質、能量與信息調控”、“光合作用機理”、“人造生命和合成生物學”、“宇宙結構與演化、深層次物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