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已經近兩年的風電業整合將正式迎來高峰期,預計行業廠商數量會迅速下降,缺乏核心技術的小企業生存空間將受到嚴重擠壓。隨著行業總體利潤水平的下降,控制成本將成風電廠商的頭等大事。
11月23日,風電行業有兩件頗為引人注目的事情,兩件都與國內第二大風機廠商金風科技有關。一是金鳳科技與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英飛凌簽署了一份有關于風機變流器所需的核心模塊技術引進協議,二是金風科技全資子公司金風投資以協議方式,以不超過2億元收購協鑫江蘇100%的股權和協鑫錫林100%的股權。
金風科技的這兩大舉措都直接與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相關。前者,變流器是風電行業頗有技術含量的零部件,既然自己無法完全獨立研發生產,那么就強強聯合。而后者,協鑫風電是多晶硅廠商保利協鑫為打造新能源多領域布局戰略而設立,由于業務拓展不順利,索性放棄,全力打造光伏主業。
事實上,目前風電業已經具備了三大市場條件推動行業整合提速。
首先,行業增速放緩。當市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行業內可以容納很多質地不佳的公司,很多行業弊端也無法顯露。經過近5年每年超過100%的市場擴張,今年風電市場迎來一個明顯的轉折點。據中金公司最新預計,今年中國風電年新增裝機將增長50%,2011-2012年增速小幅放緩至30%。
其次,產品價格位于底部區域。數據顯示,1.5MW風機的價格2008年為6400元/千瓦,2009年為5300元/千瓦,今年降到4300元/千瓦,甚至還有4000元/千瓦以下的,兩年時間跌去1/3。就目前的價格水平,實際下降空間已經不大,基本可以看作行業價格的一個底部區域,畢竟需要維持一定的利潤才能推動行業發展。
第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截止2009年,國內排前三位的風機廠商,華銳占27%,金風科技占21%,東方電氣占16%,僅前三家就占據市場份額64%之多。如此高的行業集中度,在其他行業并不多見。排在后面幾位的湘電股份、上海電氣、明陽風電、國電聯合動力都有著一些獨特的競爭力,被擠出市場的可能較小。
對于主要的零部件制造商,比如齒輪箱、電機、葉片、電控系統、變壓器、軸承等,那些技術含量相對偏低、市場參與者較多的,會首當其沖地受到生存威脅。另外一些背景不夠深厚的技術型企業,則可能被有實力的整機廠商整合。
目前,風電行業已經陸續推出了上網電價政策、行業準入標準以及即將出臺的風電并網政策等,風電業各方面的規范已經基本確立。未來風機行業的總體利潤水平并不會太高,隨著行業總體利潤水平的下降,控制成本將成風電廠商的頭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