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2010中國國際嵌入式大會”,非常感謝大會主辦方邀請我做主題演講。在大會上,我與上海科學院院長鈕曉鳴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柴天佑教授等專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嵌入式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今天與大家分享我在這些方面的一些想法。
嵌入式的研究和應用已歷經了許多年的發展,目前在存儲、通信、醫療、工業、車載等多個應用領域得到了大量應用。我們估計到2015年時,大概會有近150億個的嵌入式設備與互聯網連接,那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具潛力的嵌入式設備生產與消費大國。
嵌入式產品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個性化計算需求而產生的,其應用廣泛、更新快速的特點,使得嵌入式產品在技術、商業模式上將面臨多重挑戰。
對開發者的挑戰:更短時間,更復雜的要求
首先,嵌入式開發需要用更短的時間集成更多技術。不同領域對嵌入式產品的要求都不太一樣,相同的是都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支持產品進行最快的更新。因此,嵌入式產品的開發周期已經進入6+6模式,即6個月完成設計,6個月之內變成產品上市。而且,嵌入式產品都是高度個性化與專業化的,如智能手機要能辨別主人是想找到附近最符合自己的飯館,還是要隨找到在附近的朋友的家。要滿足不同層面的功能,就需要集成硬件、軟件、服務、內容等多方面的技術。
其次,嵌入式產品要求小巧、低功耗、高性能、穩定可靠一個都不能少。未來工程師需要在比32納米更小的工藝上進行開發,那堪比在針尖上跳舞。同時,由于大部分嵌入式產品都使用電池供電,還面臨著越來越苛刻的功耗要求。另外,嵌入式系統需要適應各種各樣的應用條件,比如車載系統要適應零下30度到零上40度的工作環境,因此對穩定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對企業家的挑戰:更靈活、更廣泛的合作
誰能生產出同時滿足一萬種需求的嵌入式產品?答案是沒有。在嵌入式領域,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從設計層面就開始進行技術整合。硬件廠商要與軟件廠商合作,內容供應商也將更積極地參與到生態系統中。把不同標準、不同公司、不同地域設計的東西,通過健康的商業與合作模式整合在一起,將是嵌入式公司的挑戰。
另外,企業家還要從戰略層面上考慮如何提高自主創新。中國將成為嵌入式產品最大的生產與消費國,企業家要在與國內外公司的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工程師思考諸如“語音識別能否識別上海話”、“怎樣滿足中國新生代的使用習慣”等問題,更有責任領導公司解決“如何確保大量嵌入式系統的信息安全”等實際問題。
合作創新,共迎嵌入式研究的挑戰
面對嵌入式發展的挑戰,我堅信只要加深本地產業與技術合作,并對合作模式進行創新,就一定能在中國形成有競爭力的嵌入式工業生態系統。
在產品的開發上,研發部門需要改變傳統精雕細琢的設計模式,重視模塊化設計,拓寬合作領域,縮短開發周期,而不是在某一個部件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此外還要集成不同來源的IP核,尋求可編程性與效率之間的平衡。同時,企業還要適應在各個層面中與別的公司密切合作。以英特爾微處理器的生產制造為例,30多年來,一直靠自己設計、制造、測試,并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在嵌入式領域,英特爾還必須與其它公司合作,把不同技術整合在一起。在商業模式上也是如此,英特爾正與諾基亞、谷歌等合作,拓寬嵌入式產品應用領域。
迎接嵌入式研究和創新的挑戰,需要發揮工業研究院的價值。工業研究院不僅能推動技術的創新與轉化,還能促進商業模式的創新。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致力于嵌入式系統研究,并將不懈努力,推動嵌入式技術的創新進程。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定位于嵌入式系統,將繼續本著“立足于中國,服務于中國”的使命,與國內外的企業與學術界密切合作,促進整個嵌入式產業的發展。我們也希望各合作伙伴的工業研究院同樣能夠成為嵌入式創新的重要前沿陣地。
正如本屆嵌入式大會所指明的一樣:嵌入式的發展正處于一個繼往開來的時期。只有產業界加強精誠合作、開拓創新,才能化挑戰為動力,共創嵌入式美好未來。